董其昌天启六年楷书《心经》
标签:
董其昌心经楷书书法佛经 |
分类: 翰墨.韵法意态 |










董其昌的书法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他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董其昌楷书《心经》,水墨,纸本,册页(五开九页),尺寸24.0×13.0 cm(每幅) 。
自题识 : 因观颜鲁公《田神公八关斋会记》,拟其笔意书此经。米元章重颜行,而不许颜真书,故无楷行世,亦是缺陷。张长史《郎官壁记》,乃狂草之筑基也。丙寅九月念三日,青浦舟中记。同观者俞彦直、陈卧子孝廉,许令则逸士。其昌。
签条:
1、沈剑知题:董文敏书心经真迹。沈剑知敬题。
钤印:故家子、肖形印
2、周荇农题:董文敏公楷书心经。宝唐阁珍秘。
钤印:长沙周氏、周荇农
董其昌自青年时期便研习颜真卿楷书,终身不辍,晚年愈发融会贯通,遗貌取神,将颜真卿的宽博方正、虞世南的虚和秀逸、杨凝式的疏朗洒落融为一炉,一派天然秀逸的本色风致令人沉醉。晚明时期,佛学兴盛,董其昌亦浸淫其中,名其室曰“画禅室”,于佛学亦颇有心得,常以笔墨作佛事。天启五年(1625),董其昌为避奸宦党祸,上《引年乞休疏》告归,沈曾植在册尾跋文中亦推测董氏写经有“为诸贤祈福”的意味。周寿昌称此册“从真卿而上溯右军,为至极无上妙品”。
董其昌中年以后,其书风行天下,求索者遂无虚日。故每以行草酬应,极少以小楷赠人,尝见其所书小楷千文,动辄数年始毕。可见其矜持之态,不轻动笔也。
此作书于天启六年(1626年),时年董其昌七十二岁,已从京城乞休告归,这年九月的一天,董其昌在青浦的舟中同俞彦直、陈卧子、许令则等友朋一同观赏颜真卿的《田神功八关斋会记》拓本,兴之所至,遂以乌丝格纸,拟颜楷笔意抄《心经》自娱,所谓“作意书”也。他自称:“当吾作意,赵(孟頫)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董书又好用淡墨佳纸,故点划每有浓淡变化。书法讲究用墨,当自董其昌开始,故此册之贵重可知。况笔笔着意,力不虚发,秀灵中更见生拙之态书卷之气,是其精作无疑。曾经李瑞清收藏,沈曾植题云:“老笔益嫩,斯为化境。”袁励宸称则曰“刚健含于婀娜,允推神品。”可称的评。封面签条为沈剑知所题,沈剑知建国初期任职于上海博物馆,古书画鉴定家,尤精于董其昌研究,识者勿忽。
题跋:此文敏内擫纯熟,从真卿而上溯右军,为至极无上妙品。不知此法,不独不能学,并不能看。去岁余得公行楷书数种,今春得公临兰亭卷并行书小幅,兹复遇此妙笔;又两年来得赵文敏书画亦数种,皆公生平妙迹,是余于两文敏公翰墨缘深,何多幸也。同治初元(1862年)冬十月十又三日,鄂城客舍长沙后学周寿昌敬识。凡书一望而以为妙者,再三看而索然,如公此书盖日观之而其妙无穷也。二十日早起坐雨偶书。钤印:荇农氏
题跋:董书作于天启六年,为南礼请告之时,党祸方烈写经殆为诸贤祈福耶!老笔益嫩,斯为化境。惜手无斧柯,所谓身老唤人看国色者也,谨徼上乞赐收条肃上,梅道人法坐。
释
图1、董香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图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
图3、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图4、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
图5、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
图6、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
图7、婆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观颜鲁公田神功八开斋会记拟其笔意书此经,米元章重
图八、颜行,而不许颜真书,故无楷行世,亦是缺陷。张长史《郎官壁记》,乃狂草之筑基也。丙寅九月念三日,青
图九、浦舟中记,同观者俞彦直陈卧子孝廉许令则逸士。其昌。
图十、此文敏内擫纯熟,从真卿而上溯右军,为至极无上妙品。不知此法,不独不能学,并不能看。去岁余得公行楷书数种,今春得公临兰亭卷并行书小幅,兹复遇此妙笔;又两年来得赵文敏书画亦数种,皆公生平妙迹,是余于两文敏公翰墨缘深,何多幸也。同治初元(1862年)冬十月十又三日,鄂城客舍长沙后学周寿昌敬识。凡书一望而以为妙者,再三看而索然,如公此书盖日观之而其妙无穷也。二十日早起坐雨偶书。钤印:荇农氏
图十一、董书作于天启六年,为南礼请告之时,党祸方烈写经殆为诸贤祈福耶!老笔益嫩,斯为化境。惜手无斧柯,所谓身老唤人看国色者也,谨徼上乞赐收条肃上,梅道人法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