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代不被承认的第四个王朝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时评休闲 |
分类: 西蜀小哥 |
桓楚政权(公元403年—公元410年)乃华夏古代不被承认的第四个王朝,东晋末年由楚王桓玄废晋安帝而建立。桓玄(公元369-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县(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权臣大司马桓温的庶子,桓玄小时候十分的聪明机智,桓温十分疼爱他。在桓温死后,他的爵位便由桓玄袭承。桓楚政权的开国皇帝。
桓楚政权
庙号 |
谥 号 |
年号 |
姓 名 |
在世时间 |
|
太祖 |
宣武皇帝 |
|
桓 温 |
|
|
─ |
武悼皇帝 |
永始 |
桓 玄 |
|
403年─404年 |
─ |
─ |
天康 |
桓 谦 |
?─410年 |
404年─408年 |
─ |
─ |
─ |
桓 振 |
?─405年 |
405年 |
─ |
─ |
─ |
桓石绥 |
?─410年 |
410年 |
(注:桓温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谦是桓温弟弟桓冲之子;桓振是桓温弟弟桓豁之孙,右将军桓石虔之子;桓石绥是桓温弟弟桓豁之子。)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爆发孙恩之乱,桓玄想趁机勤王,被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拒绝。孙恩之乱沉重打击东晋的统治,给桓玄篡位以可乘之机。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宣布讨伐桓玄,桓玄于是顺江东下,逼近建康。桓玄击败司马元显,控制晋安帝,担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控制了东晋朝廷。
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控制东晋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阳历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为与其余号为楚的政权区分,故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因建立者姓桓)。
名义上,桓楚建立后直接继承东晋的领土,但实际上其势力范围仅及江陵以东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公元404年,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勤王,楚军不敌,桓玄退出建康,并挟持安帝西逃至江陵。刘裕追击江陵,桓玄大败,舍下司马德宗,继续西逃。4月,桓玄在江陵重整部队,以苻宏为前锋,再次东下与刘毅率领的勤王军决战。5月,楚军于峥嵘洲(今湖北鄂城)大败。桓玄试图入蜀,同年五月,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其堂兄弟桓谦(是桓温弟弟桓冲之子)将国玺奉还安帝。桓楚亡后,桓氏家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政府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公元410年,桓石绥被杀,桓楚政权灭亡。《晋书》以桓石绥的死亡标志桓楚余党的覆灭。
桓玄最有作为的事,恐怕是改简为纸。要知道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纸张虽然不断推广使用,但国家政令仍采用简牍。桓玄下诏:“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从此以后,纸张才完全代替简牍,成为朝廷公文的书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