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师尊:章太炎

标签:
章太炎历史文化娱乐时评 |
分类: 旷世.名人大家 |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著述甚丰。位列《华夏名人》899。
代表作品:《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国故论衡》《章太炎医论》。
主要成就: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等。
鲁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写下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章太炎开设的国学讲习会,成为先生的一名弟子。
“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版的《范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由此可见,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质疑胆量与革命精神,更为学生看重与仿效。
宋云彬也指出:“章太炎的门人子弟中,只有鲁迅一人,学会他老师的写文章的方法。”(《文学评论》)端木蕻良说的更为明确:“中国在过去也许有过民族主义的文学,但是成为一个运动的,是从章太炎开始。中国也许有过民主主义的文学,但是真正的担负了这个任务而达到了新民主主义的观点的,是从鲁迅这儿开始,并且完成。”(《中国三十年来之文学流变》)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于苏州病逝。短短四个月后,鲁迅在上海追随先生而去。
章门弟子:鲁迅、方国瑜、钱玄同、黄侃、朱镜宙、沈兼士、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周作人、刘文典、吴承仕、陈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