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赵普(公元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今属天津)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后周时期即为赵匡胤亲信幕僚北宋建国,历任枢密使、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针对五代军阀割据的情况,建议宋太祖赵匡胤剥夺名位已盛的大将掌握的兵权,被宋太祖采纳。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所执行的先南后北方略,赵普也曾参与制定。赵普本为村学究,无甚远见卓识,故宋初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与赵普也有密切关系。赵普为相,刚毅果断,然亦颇专权,太祖末,罢相,出镇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帮助宋太宗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伪证,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遂得以复相,并参与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不久出镇邓州(今河南邓州)。后又入相,又出为西京留守。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三月,以太师、魏国公、给宰相俸禄的待遇致仕,不久病逝。北宋政治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人,是帮助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主要成就:北宋开国功臣。
轶事典故:《妙对太祖》《半部论语治天下》《刚毅果断》《君臣情笃》。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