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公元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后周王朝的开国皇帝,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郭威出身寒微,少孤,身材魁梧,勇力过人,依潞州人常氏(一说郭威本姓常,父卒,母改嫁郭氏,遂冒姓郭)。郭威十八岁应募从军,先后事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他助刘知远建国,被任为枢密副使。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子承祐继位,是为隐帝,以郭威为枢密使。三月,隐帝以郭威为统帅平定凤翔(今属陕西)诸镇叛乱。三年,郭威以枢密使出为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后隐帝疑忌大臣,令人杀郭威,郭威起兵南逼开封,禁军溃散,隐帝遇害。郭威入开封,迎立刘知远之侄刘贇。刘贇还没有到开封,河北报称辽兵入侵,郭威领兵北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军士裂黄旗披郭威,拥以为帝,还军入开封。次年,郭威即位,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建都于开封。刘贇行至宋州被杀。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三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主要成就:辅佐后汉,建立后周,发展经济,治国有方。
轶事典故:《黄袍加身》《智勇双全》《淡泊名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