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大师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传》

(2021-01-11 10:56:29)
分类: 旷世.名人大家


国学大师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传》

        国学大师梁启超与李鸿章共处清末民初二十八年,梁启超大师说《李鸿章传》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论,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谬误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支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沓,尽录入之。合肥之负于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顾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日:“Paint me as I an”言勿失吾真相你!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李鸿章传》从他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而李鸿章自称是“一名裱糊匠”,缝缝补补,拆东墙补西墙,直至逝世前依然被列强羞辱,企图强迫他签下卖国条约。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是对李鸿章的概述,也有人说李鸿章很像一只蜘蛛,在风雨飘摇里,编织一张早已破烂的大网。他极力编织,力挽狂澜,却又对这张破破烂烂的大网无能为力。他依靠镇压农民起义军起家,掌握一方兵权,却谨小慎微、精打细算地处理官场每一件事。李鸿章奉父命入京,他原来想做一名书写历史的人,却成了被写进历史的人。李鸿章刚去世不久,梁启超就无比感慨地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然而,历代提起李鸿章,多是贬抑:“卖国贼”、“奸臣”。但真实的历史是:他无数次地将中国人从无知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指责受贿及不忠。”(美国《华盛顿邮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