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陈子昂有万贯家财要去继承,常常凭着一腔热血去打抱不平,但在“士农工商”的古代严格等级之下,富甲一方的陈家还是希望培养出一位可以入仕的读书人,而此时年少轻狂的陈子昂,仗着胸中热血失手伤人,险些惹了官司上身。此事让一直醉生梦死的陈子昂静下心来,思考过往人生。向来对读书科举毫无兴趣的陈子昂也终于弃剑勒马,收起了那颗想做游侠的心,他也走上了备考科举的道路。据《登科记考》记载唐朝每次进士及第平均不到二十五人。而今十七八岁的陈子昂才打算从零开始学起,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陈子昂的心血来潮而已。但很快人们发现陈子昂就像是老僧入定般在书山文海中畅游,短短三年的时间,陈子昂从一个目不识书的莽夫蜕变成了满腹经纶的书生。像是被打通任督二脉一样,陈子昂笔下的文章隽永悠长,人们纷纷感慨,字里行间有杨雄和司马相如的风骨。
当时光有才气还远远不足以榜上有名,由关陇集团一手缔造的大唐王朝的每一处角落,都被门阀势力牢牢占据,作为顺理成章提拔自己人的绿色通道,大唐科考中是绝不会出现一个无名之辈也能榜上有名的情况的。在这唐朝权贵们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要想榜上有名,才气和名声,缺一不可。川蜀毕竟山高水远,纵然是当地巨富的陈家丢到长安这样的权贵堆里也连一个水花也溅不起来。
已经拥有足够才气的陈子昂终于在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正式出川,为了混个脸熟,他进入长安国子监学习,并于第二年参加科举,然后不出意外的落榜了。这样的失败还没有结束,因为在两年之后的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收到了科举的第二场失败。不用笑话二十一岁的陈子昂科举失败,大诗人白居易在二十七岁时才进士及第,而百代文宗的韩愈虽然在二十四岁进士及第。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风尘仆仆赶到长安的陈子昂准备第三次参加科考,两次失败已经让他深刻意识到症结所在,如果没办法让长安城的权贵们记住自己的话,纵然是考三十次也无济于事。
而就在这时,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花重金包下了长安宣阳里的豪华酒楼,宴请昨日在场的豪杰勋贵们饮酒赏琴。众人酒足饭饱之际,陈子昂抚琴长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音刚落,价值百万的胡琴便被陈子昂当场毁去,趁着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之际,陈子昂又将昔日所写诗文遍发在场所有人。陈子昂的这波营销虽然成本巨大,但收获到的名声也远超想象,当天长安城的头版头条,都属于这个来自四川的无名之辈——陈子昂。
当才气遇到了足够大的名声,陈子昂的榜上有名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在武则天文明初年(公元684年),二十三的陈子昂终于进士及第,半只脚踏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唐官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