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pú)(公元276年—324年),字景纯,汉族,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公元324年,敦欲谋反,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王敦又问若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说道:“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是年,郭璞49岁。王敦起事后两个月不到战败愤惋而死,一一都被郭璞说中。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
郭璞为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其主要著作有《葬经》、《游仙诗》十四首、《江赋》等。两晋著名学者,既是著名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是风水界的泰山北斗,著作《葬经》。
主要成就:游仙诗祖师,词赋为"中兴之冠";风水学鼻祖。
主要作品:《葬经》,《游仙诗》十四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