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九龄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的诗篇《感遇》

(2020-05-08 09:23:03)
标签:

张九龄

文化

历史

时评

娱乐

分类: 王侯将相

 

张九龄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的诗篇《感遇》
《感    遇》

)张九林

兰叶春葳蕤wēi ruí,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是唐玄宗的宰相,杜甫曾想拜他为师,五言古诗天下称绝。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一户世代仕宦的家庭。史称其七岁知属文,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让他指点,可惜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就连他的政敌李林甫也不得不承认:“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张九龄尤擅五言古诗,语言质朴,诗风清淡。有诗《感遇》,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3年),张九龄遭遇奸相李林甫的诽谤排挤被罢相,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开元二十七年,张九龄被贬三年后,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次年春,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五月七日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就在张九龄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张九龄在贬谪期间,他写了十二首《感遇》诗,来寄托他的身世和遭遇,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第一首,诗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张九龄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的诗篇《感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