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千人榜》第七十四人:孔子

(2019-03-05 10:00:43)
标签:

孔子

文圣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旷世.名人大家
《华夏千人榜》第七十四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孔丘,字仲尼。鲁国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三十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五十五岁时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孔子在十四年周游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六十八岁。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五年后病逝。
       孔子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 ”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仁义礼智信”。孔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启蒙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少人出身低贱,许多过去无权受教育的平民子弟得以受教育。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故而以“ 文行忠信”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他注重道德培养,主张治学要先立人,提出了一整套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提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注重言传身教,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他讲究教育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注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思想界的统治。以后,历代统治者进一步采取了神化孔子,提倡儒学的措施,巩固了孔子的至尊地位。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孔子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中,《左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亦有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他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圣人,被誉为“文圣”,智圣先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