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书法家——蓝建田(之三十一)

标签:
转载 |
蓝建田,1958年生于福建屏南。高中毕业后当过两年半农民,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入福建师大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史学者、实力派书法家。
好读书,于文、史、哲多有涉猎。长期潜心研习书艺。作品重内涵,耐品读,传统渊源、自家面目。所作碑帖融合,以碑为主。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楹联展、八届中青展、第三、四届百家精品展、第20回中日自作诗书法展、龙年龙岗杯国际书法展。2000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书法铜奖)、第二届全国法制宣传书画展(二等奖)、首届破体书法国际展(三等奖)、福建省当代书画精品晋京展、福建省首届兰亭奖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流行书风、印风”大展、西冷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楹联扇面大展等重大展览。还有大量作品在省级书协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展赛中参展,获奖,入编百余种作品集。
1994年参加由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被评为书法类特级作品。被中国文联评为“1999中国书法百杰”。出版《蓝建田书法集》。
2018,11月在北京举办“蓝建田书法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均有专版介绍。旁涉诗文,书论、散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闽东日报》等多家报刊。入编《当代自作诗词书法精英100家》,《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等系列大帖。
■ 书贵熟后生,雅后朴。
■ 骨须硬,气须和。做人如此,作字亦如此。
一一蓝建田《砚边随想录》
■ 精能是奔放的基础,所谓“淳然后肆”。未能精微,即求奔放,往往失之粗野无韵。文柔之极,始返刚建。对于运笔,有人主张宜快,有人主张宜慢,我认为,当顺书家的情性之自然,要在快而不滑,慢而不滞。
一一蓝建田《砚边随想录》
■ 书法贵在“耐看”。耐看与否关键在线条,线条须得“深”,“化”。深者,墨气深沉,古味盎然,力透纸背;化者,和雅,儒雅之谓也,可以让人感觉到线条里蕴含有丰富的文化气息。能深未必能化,能化未必能深,既深且化,始为难能。好的字,笔墨线条中自有一种渊深莫测的东西,使人摸不着底,看不透。
一一蓝建田《砚边随想录》
■ 有的人是用眼睛看书法,看它的漂亮;有的人是用心灵品味书法,品赏它的味道、内蕴。品赏需要时间,需要静对、玩味再三;品赏还需要品赏者本身具备相当的人生阅历、艺术阅历、文化涵养。这样才能和观赏对象产生碰撞、共鸣------
一一蓝建田《砚边随想录》
■“功力”与“功夫”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今人往往把他们混淆了。“功力”是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感染力。他取决于作者“入古”有多深,“气”有多沉。“入古”越深,“气”越沉,则其书情感感染力越强,或谓“功力”越深。而“功夫”则是作者对作书之法——技巧的准确,熟练的把握与驾驭的程度。如果书者不从其它方面去开掘书艺,片面地发展功夫——技巧,则很容易“因熟生俗”,所以“功夫”越好书艺未必就越高。
一一蓝建田《砚边随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