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汝南蓝氏迁徙概况

(2018-12-03 09:12:10)
标签:

汝南

蓝氏

文化

迁徙概况

收藏

分类: 蓝氏宗脉
汝南蓝氏迁徙概况

     神农氏初都陈(河南陈州府),迁曲阜(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十一传至帝榆罔,迁空桑(曲阜境一小地名),徙涿鹿(北京顺天府涿州),封子昌奇为蓝姓世祖。居长封爵汝南曰"火旺公"

          18世祖蓝善,佐禹治水,随居安邑(山西平阳府属)22世祖彦云,父子奉帝妃(夏第六代帝),奔有仍,及少康,复封邢侯,遂居邢(北京顺德邢台县)30世祖蓝梁,事帝孔甲(夏第十四代帝),官司农。孔甲不修国政,谏而不听,退居平阳 (山西平阳府城)。其子凝(31世祖),复事桀(夏第十七代帝),见桀荒淫无度,遂弃官,举家隐居长安。40世祖蓝森,自长安徙安南(陕西巩昌府)43世祖蓝肇祥(《蓝氏总谱》编者按:此公系念七公裔谱载,至蓝全位,比念一、念五谱多出七代。疑系讹系,有待考证。但蓝景以后,仍按念一、念五族谱顺推),又自安南徙居平原县。55世祖蓝良佐,为蔡大夫,遂居昆乡(河南汝宁府上蔡县)61世祖蓝世琼迁洛(河南洛阳)67世祖蓝彬,徙郢(湖北省江陵县),孙尹亹(mén),为楚大夫。74世祖蓝天香,官郑上卿,居郑之柯泽(陕西华州城)91世祖蓝元顺,为许昌太守,见三国曹操专权白恣,退处仪封(河南开封府仪封县)97世祖蓝标,复迁洛阳之金乡。104世祖蓝增华,宰阳夏,卒于任,葬绵乡,生二子。次子豪士守墓,居于绵;长子蓝履高移涉,居漳原。武则天天授元年 (690)108世祖蓝明德,官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卜居建康朱紫坊(江苏南京),是为蓝姓迁徙江南之开基始祖。109世祖蓝采和,是玄宗开元年癸丑科进士,授谏议大夫职;与杨国忠不合,隐终南山(据云后成大罗仙翁,八仙之一)。唐昭宗光化元年(898)115世祖蓝宗训,因朱温之乱,迁濠州之定远。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117世祖蓝俊,徙临淮。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121世祖蓝万福,又徙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122世祖蓝吉甫,遇金兀术之乱,入闽,居福清县五福乡,是为蓝姓入闽始祖。宋淳佑六年(1246)123世祖蓝常新,徙建宁县之崇善坊。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124世祖蓝万一郎,避北虏之患,迁原汀州府宁化石壁,是为蓝姓入汀始祖。元泰定三年(1326)126世祖蓝二郎父子,携眷及父熙三郎公金骸,迁长汀城下里坪山水口白鹭村定居。127世祖蓝大一郎,原居水口,生七子(念一至念七),待子成人,公顺其外迁之志,于是念一一脉留原籍,守祖业,公夫妇葬水口;念二一脉迁武平大禾村,后复居长汀宣城一带;念三一脉迁武平中堡大坪村;念四一脉迁上杭官庄朴树下;念五一脉迁武平大禾村一带;念六一脉迁武平中堡林坊村;念七一脉迁上杭庐丰乡畲里。大一郎公随念五定居武平大禾。

     又据民国《武平县志》载:至民国30年时,大一郎子孙散居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浙江、四川、台湾等省数十县市。其繁衍于武平者曰:章丰、石坑、交泰、野地、林坊、朝岭、朝山、上阳、紫岗、光紫寨、太平、箬竹、梁山隔、坪地、罗岗头、吉湖、大禾、贡下、源头、江坑、中湍、定坊、洞头、坪坑、塔里、黄沙、五里段、东流坑、白土、碧岽背、赤竹、上坑、陈禾坑等处。

     始祖大一郎系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长汀迁来,至今岁丙子已历633年,传代28,人口2000以上。

     :《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之谓。清代蓝廷珍父子,先后拜公封将,漳浦蓝氏门弟,一时高不可攀。又据《台湾姓氏研究·蓝氏姓考》记载:"清代,蓝氏祖人渡海来台者以福建漳浦为最众。"然漳浦之蓝氏,本系大一郎之子念七郎之后裔。而大一郎之骸,葬武平大禾,故漳浦蓝氏、广州蓝氏及台湾蓝氏的根在武平和长汀。

     另据2010年版《蓝氏总谱》记载,念七郎字戊生,从祖地迁上杭庐丰山永里蓝芳村永里庄,后又迁徙至扶阳畲里居住。子孙散居,迁移广东龙州,迁开平、恩平、贺县及罗城、龙岸、高安居住,迁广东兴宁、罗定,贵州,广西岑溪、宜山、都安、江浙、北京、上海、南宁、上林。碧田公由南雄迁柳州。

    子荣公 132世祖,居福建庐丰刁山下上杭诸地。

    德荣公 居源里,子孙散居闽南、西、北隅诸地。

    贵荣公 居庐丰三合里,其嗣孙散居古田元始甲,浙江遂昌诸地。

    满荣公 其子孙居广东太埔、湖潦,有迁广西诸地。

    太建公 133世祖,满荣公的满仔,又名福旺。任参谋职,于明洪武永乐年间,从福建率兵人桂,到宜山庆远弹压有功,升柳州都督,后定居东江拉惠(现新惠)村居住。公衣冠冢在柳州辖区忻城古蓬北丁村,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历十一月二日,宗族集资立碑。据蓝尉明说,其墓在东江德胜境内,因线路横跨后,不知迁何处。

    载刚公 144世祖,系法盛后裔,子孙散居都安东弄的加洪,上下弄塘,上下弄茶、弄难、力禾、丹贝、地密、弄廷、加凭、弄市、弄荣、石烈等地。

    明理公 144世祖,子孙多居宜山、龙头、都安百旺、廷律、拉仁南丹诺地。

    明贵公 144世祖,居祖籍、宜山德胜、东江、新惠、拉浪、龙头。

    明山公 多居宜山、德胜、新惠、都围、板往、板江、坡灯、弄相、上坪;竹仓、大小家好、拉凡、都安拉仁等地。

    汉光公 144世祖,从宜山庆远迁居隆山县(现马山县)金钗乡巴独村那撤屯立业,生二子,古雷、古宁,古宁公迁徙忻城县和古万圩红河上下游的古万圩、新圩乡古遂乡、思练乡大塘乡、马泗乡居住落业。古雷公生十二子,后裔分布在原上林县安良乡古黑村、板桐村、塘贤屯、弄容村、弄江村、达好村、弄弓村、古卜村、内仁村。蓝甲乡蓝甲村、内降村、加昌村。古蓬乡凌榜村、龙盆村、北丁村、板吴、枝林村、周安村、板禄村、三浪村。北更乡龙村、加猛村、百福村、弄栏、加四村、朝公、达好村。红渡乡的红渡村、塘苗、六芬。塘红乡的石门村、塘红村、塘科村、上镇村、龙楼村、龙祥村、古印村。镇圩乡的澄万村、佛子村、正浪村、镇圩村。桥贤乡的龙头村、敢苏村、横岭村、厂圩村、蓝间村。三里乡的万福村、坛兆村、高仁村、龙联村、苏乐村、洋渡村、双罗村。

    隆山县的里当乡、古寨乡、古王村、古记村、古今村、民兴村、林圩村。古灵乡桥老村。茄芳乡茄芳村、局仲村、新联村以及来宾县的迁江镇都有汝南蓝氏居住,真可谓蓝天之下,皆有蓝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