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何氏四杰”指嘉庆十年(1805)进士何凌汉的四个儿子。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何凌汉的长子。历任国史馆和武英殿协修、纂修,咸丰二年(1852)出任四川学政。曾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通经史、小学,著有大量学术、诗文著作。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49384675366102e54f9d
何绍基题牌匾“缥被遗风”
何绍基四体皆精,一生上溯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心摹手追取各家之长。他临写汉碑不求形似,全出己意,《张迁》《礼器》竟临写了一百多遍。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44002791619b85f62c1
何绍基《隶书四屏》
颜真卿以降千余年来,学颜者多在颜楷中打转,上至清代的钱南园下至民国的谭延闿无不例外。唯独何绍基主张“学书重骨不重姿”与“书家须自立门户”,成功地将其颜楷郁勃沉雄之气化入行草书中,不见其形却深得其神,独创“何体”
成自家面目。
马宗霍说何绍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其晚年书法并不刻意追求墨色的变化,自然运用涨墨法使作品满纸烟云。时有颤笔醇厚深沉,笔意纵逸超迈老辣,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49384732810354282535
何绍基书法对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