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2018-05-07 10:22:13)
标签:

沈曾植

大儒

巨匠

文化

时评

分类: 旷世.名人大家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沈曾植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碑、帖并治,尤得力于“二墨”,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个性强烈,为书法艺术开出一个新的境界。  寐叟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写成三联。甲联书于五尺白冷金笺上:“石室竹卷长三尺,山阴草迹编千文。”有陈散原、冯梦华、吴昌硕等39人题跋。乙联写在五尺宣纸上:“岑碣熊铭入甄选,金沙锈断肋薪纰。”题跋者有马一浮等16人。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的自身涵养、文学功底、学问积蓄、学识个性和天赋、气质等贯融的表现。沈曾植作为一名大学问家,他的书法艺术日臻化境。评论家认为:“书法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书卷味;碑学书家的字有金石气;帖学书家的字滋润丰腴肌理;唯寐叟翁(沈曾植)全有,故能兼美。”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沈曾植的书法独树一帜,章士钊评其为“奇峭博丽”;沙孟海称他“专用方笔,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20世纪初,俄国哲学家卡伊萨林拜访沈曾植后,甚为欣喜,写下一篇《中国大儒沈子培》称沈曾植是“中国之完人”。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王国维很少赞誉什么人,但却把沈曾植捧到了天上:“他的成就足可与清代著名学者顾亭林等人相俦;其成就的深度超过龚自珍、魏源;其精处胜过戴震、钱大昕;称他为“学术所寄”、“邦家之光”。
清末书坛巨匠国学大儒沈曾植被称为“中国之完人”
    无论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亦或音律书画,别说你听过的学问,就算你没听过的学问,他都懂。在刑部工作时,他通读古今律法;在他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时,为跟俄罗斯打交道,把辽金元史读了个底朝天。在清朝末年,当大多书家在学碑而贬帖之时,沈曾植却熔碑帖于一炉。
    胡小石评价:“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而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沈曾植,作为清末书坛巨匠于碑学草书有开宗立派之功。
     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等开强学会于京师,主张维新。曾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院。清亡后为遗老,寓居上海。学识渊博,早年通汉宋儒学、文字音韵,中年治刑律,治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并研究佛学。又究心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欧。余事为诗,郑孝胥、陈衍推他为同光体之魁杰,诗篇有《病僧行》、《鬻医篇》、《秋斋杂诗八首》等。工书法,由帖入碑,结体险峻,用笔生辣,生拙高古,奇趣横生。著有《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注》、《汉律辑补》、《海日楼诗集》、《海日楼文集》、《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菌阁琐谈》、《辛丑札丛》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