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上最最伟大的七位母亲之一陶母湛氏

(2018-01-25 10:08:27)
标签:

陶侃

陶母湛氏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旷世.名人大家

 

中国历史上最最伟大的七位母亲之一陶母湛氏

陶 母 湛 氏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陶母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湛氏名字无从查考家境贫寒父早丧。16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陶侃出世后正当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随着三国归晋陶丹的家道也因此而没落作为吴国的旧臣陶丹也因此没有再出道为了生计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郡浔阳县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了

    陶丹离开人世后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湛氏肩上失夫之痛与家道的没落并没有使这位年轻柔弱女子却步她带着重孝将丈夫的灵柩运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挑起了培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

她日织麻夜纺线换回钱粮供儿子读书她自己则节衣缩食常常是一边劳作一边伴读一年四季的夜半都能见到这孤儿寡母的瓦屋透出油灯的光亮此外陶母湛氏将劳作后的全部时间用来教育儿子

    教子惜阴

    湛氏小时候受过一点启蒙教育是个有少许文化的女子她深知读书的重要因而省吃俭用以自己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供儿子读书可是陶侃生性贪玩读书不用心这可急坏了母亲湛氏

有一个下雨天由于家无斗笠雨伞陶侃没法上学便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陶侃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甚是好奇湛氏见状灵机一动停下织布机把小陶侃拉到身边轻声细语问陶侃老师教了什么课文陶侃说老师教读<</span>贤文>,湛氏就让儿子背出来陶侃便天真地叽叽喳喳地背诵当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湛氏叫陶侃停下让他解释陶侃想了半天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湛氏因势利导地指着手里的织布梭子启发使陶侃懂了借光阴用功读书的道理从此他发奋苦读结果不负母望一举成才

    送子三土

    陶侃经别人引荐去外地做官赴任前湛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教导陶侃希望陶侃做一个清正之人湛氏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袱递给陶侃让他带上到了目的地陶侃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的土布(俗称河布”)。陶侃先是一怔过了一会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土块表示无论身在何地看到它就应想到家乡故土要为故土争光母亲的三土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后来他在仕途上果然不负母亲所望做到正直为人清白为官世代赞誉

    退鲊责儿

    陶侃在浔阳做县吏的时候监管渔业想到她老人家还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心里很不安有一次一个部下出差要路过母亲居住的地方陶侃便要他带一坛子咸鱼干送给母亲让她尝尝浔阳的特产以表孝心陶侃的部下见到陶母说明了来意陶母很高兴可是当她读完儿子的信又问清了这坛咸鱼是公家的东西时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她拿过笔墨写了个贴在坛口上对来人说公家的东西不能收下并且请陶侃的部下带回去交给了陶侃她还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母退还鱼干的举动教育和影响了陶侃的一生

       截发易肴

    湛氏拉扯着小陶侃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有一天陶侃的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新淦见冰雪封道且又天色将晚特来陶侃家借宿可是家中拿什么来招待客人侃手足无措范逵也显得尴尬湛氏连忙热情招呼客人要侃儿和客人聊天叙旧然后她便转过身去安排食宿家中早已无钱买米她趁客人们闲坐寒暄之际毫不犹豫地将青丝剪下编成假发卖与邻人换回了米油酒菜还有柴火马料在这冰天雪地里也难寻觅湛氏便撬下几块旧楼板当柴烧把垫在床上的禾草席子拿出来切碎喂马范逵等人深为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