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如 佛

标签:
母爱菩提佛学活佛 |
分类: 蓝桥心雨 |
母亲如佛。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细品佛说母亲对子女的十种恩德,虔心诵经,为母添寿。 幸福的家庭就是这个尘世的净土。曾有一位青年叫杨黼,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学道,从安徽远赴四川,想去追随无际禅师,途中偶遇一位老和尚。
“你要去哪里呢?”老和尚问。
“我想到四川去参拜活菩萨。”杨黼说明他的目的。
“与其找活菩萨,不如去找活佛。”老和尚说。
“活佛在哪里呢?”杨黼热切地问。
“当你回家时,有个披衾倒屣为你开门的人,那个人就是活佛。”老和尚说。
于是杨黼半信半疑,踏上了回乡之路。当他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
睡着的母亲听到儿子叫门的声音,高兴得来不及穿衣,匆忙间只披着毯子,连鞋子都穿反了,赶紧来开门。
杨黼看到母亲的模样,立刻大悟。此后就留在家里,奉养母亲。
中国有句古话:“堂上二老便是佛”。
http://p3.pstatp.com/large/5da00008a92f142c704亲
有一句犹太谚语说:“上帝不可能到处存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母亲就是这个尘世的上帝,是人间的活佛。可叹的是很多人迷失了本源,抛家弃母,四处去追求所谓生命的真谛和幸福,却不知道生命的真谛和幸福就在自己家里。
http://p3.pstatp.com/large/5de000089b996319b98亲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49年,其中他讲了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记述了妇女从怀胎一月至十月所经历的辛苦,胎儿吸收母亲精华生长的情况。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众生的疾苦,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母亲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
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
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着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
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
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
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http://p2.pstatp.com/large/5de000089baa6d5ac05亲
第六、哺乳养育恩
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
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
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
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
佛说:"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生短短几十年,要行孝心须及时,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醒悟过来,那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要知道,我们身边的母亲,以及身边的奶奶等等至亲之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心中之佛哦!趁着她们现在还在身边,好好地照顾,好好地善待吧!
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