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质疏松症应早发现早治疗

(2016-02-18 16:48:51)
标签:

健康

时尚

文化

娱乐

美食

分类: 蓝氏养生
骨质疏松症应早发现早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韧性减低和骨折危险程度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全身骨关节多次疼痛,较短时间内发生多次骨折,体检中常发现脊柱多节段有压痛。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6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为10%,女性则是男性的3~5倍,即40%。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是指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手段,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以期达到减轻症状、改善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危险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学分类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妇女绝经后和长期卧床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属前者;而因某些确切病因或药物影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则指后者。

 1、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①绝经后:妇女绝经后主要特征是雌激素的下降,导致胃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血钙含量下降,影响骨内钙的代谢和更新,骨质的生长大于代谢,同时雌激素的下降使成骨细胞活跃与破骨细胞失去平衡,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症。②老年人: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③营养不良:人类获得钙和磷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④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由于缺少运动,其骨骼缺少了应力刺激,成骨细胞活动降低,破骨细胞变得活跃;同时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故长期卧床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⑤其他:吸烟、酗酒、日光照射不足还有缺少运动者、长期营养缺乏者都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①双侧卵巢疾病或切除术后;②甲旁亢;③肾脏疾病;④甲亢;⑤皮质类固醇激素增多症或使用过多;⑥糖尿病;⑦严重肝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骨痛:轻者无症状,仅在x线摄片或bmd测量时被发现。较重患者常诉腰背疼痛、乏力或者全身骨痛。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全身多处出现关节酸痛,以不明原因的脊柱酸痛为主,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肌痉挛:有肌肉痉挛发生,俗称“抽筋”,以双下肢发作较常见。

     (二)体征

      1.骨、关节多处压痛;

      2.脊柱变形,如出现驼背、畸形、身高变矮等。

    3.多处发生骨折:轻度损伤即致骨折,骨折处好发于股骨颈、腰椎和桡骨远端,骨折后往往愈合较慢。

    (三)并发症

   驼背和胸廓畸形者常伴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等表现。肺活量、肺最大换气量和心排血量下降,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髋部骨折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者慢性衰竭而死亡;幸存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长期卧床加重骨丢失,使骨折极难愈合。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强调综合治疗、早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和疗程应根据疗效、费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骨折发生率。

       (一)一般治疗

    1.改善营养状况:补给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当伴有肾衰竭者要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并适当限制其的摄入量。多进富含异黄酮类食物对保存骨量也有一定作用。

     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论何种骨质疏松症,均应补充适量钙剂,使每日元素钙的总摄入量达800~1200mg。除增加饮食钙含量外,尚可补充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制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400~600iu/d。非活性维生素d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而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钙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故可用于各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3.加强运动:运动的类型、方式和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差:提倡低钠、高钾、高钙和高非饱和脂肪酸饮食,戒烟忌酒。

      5.避免使用致骨质疏松药物:如抗癫痫药等。

      6.对症治疗。

   (二)特殊治疗

      1.性激素补充治疗。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3.二膦酸盐。

      4.降钙素。

      5.甲状旁腺素。

      6.其他药物。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此外,要加强卫生宣教,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易感人群,提倡运动和充足的钙摄入。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降低骨丢失速率与预防骨折发生。妇女围绝经期和绝经后5年内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段。患者应多晒太阳,合理饮食、不挑食,坚持日常锻炼,老年人要及时适当补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