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遇上茶,碰撞大火花!

(2015-11-04 15:02:29)
标签:

书法

文化

历史

教育

分类: 翰墨.韵法意态

《啜茶帖》:“道原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安也。轼上,恕草草。”《啜茶帖》也称《致道原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道原的一则便札,邀请道原来饮茶,并有事相商。行书,22字共分四行。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其书用墨丰瞻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

《一夜帖》

http://p1.pstatp.com/large/9081/7803848569

《一夜帖》,又名《季常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45.2厘米,用笔遒劲而精妙。内容为:“一夜寻黄居采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苏轼随信附寄“团茶一饼”,请季常转赠“王君”,以“旌其好事也”。此帖表现了苏轼恪守诚信的美德。

《新岁展庆帖》

http://p1.pstatp.com/large/9081/7803928245

《新岁展庆帖》,也是给陈季常的一通手札。纸本,行书,纵34.4厘米,横48.96厘米,共19行,247字,人多视为苏轼的杰作,岳珂曾评此帖为“如繁星丽天,映照千古”。其中涉及茶事内容有“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暂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季常家收藏一副建州木茶臼并椎,苏轼在大年初二写信派人去借,欲请铜匠依样铸造一副。恰好又有一闽人欲回闽,顺便让其认识一下,好让他回闽时给买一副回来。由此帖可知苏轼对点茶器具也非常讲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