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桥枫林
蓝桥枫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481
  • 关注人气:4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儿,福兮祸兮

(2008-07-17 10:20:19)
标签:

文化

健康

历史

美食

杂谈

分类: 西川美鲜

酒儿,福兮祸兮

           酒儿,福兮祸兮

    说起酒文化,那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距今4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至今仍有“无酒不成席”、“酒是粮食的精液”的说法。

    古人对酒既冠以美称,如欢伯、福水、圣人、玉液;牵郎、流霞、天乳、玉友、红友、琼浆、狂药、黄汤、含香王、曲生、贤人、圣人、杯中物、甘波、欢伯、福水之类,又指责为狂药、祸泉、乱性、魔浆、狂水、马尿、驴尿、烧刀子。历代对酒的评价见仁见智,或褒或贬。大文豪苏东坡称之为“钓诗钩”,大诗人白居易叫它“消愁药”。
    其实,酒对人是福还是祸,关键在于饮用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说喝酒关键在于一个度字。
    酒是一种古老的食物和药品,酒在医学上的应用可以说是中医的一大发明,“医”字从“酉”而来,即说明酒对医药的重要性。所以说中医素有“医药源于酒”的说法。当人类初识天然酒,于充饥解渴之外,也有种解乏、御寒、提神助兴的感觉,这便是作为天然酒的药用特性。酒的药物功能使人类受益匪浅。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倡以药酒预防瘟疫,时疫的流行,所谓“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酒的介于药食之间的功效,是一般的可食可药之物所不具备的。酒以其气悍、质清、甘辛、性热、有毒及“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的特性,千百年来成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所以班固的《后汉书.食货志》称“酒为百药之长。”民间还盛传“久病用酒医”说话。
    酒的性味甘、苦、辛、温、有毒。功能散寒祛风,温阳活血,舒筋活络,利脉止痛,宣引药势。常可用于风寒痹痛、跌打损伤、心腹冷痛、筋脉挛急等病症。用酒浸药制成药酒,不仅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便于人体吸收,发挥药效,而且由于酒性善行,能温通血脉,借以引导药物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且药酒便于保存。。
    酒可益人也能伤人,唐代孟诜就说“久饮伤神损寿”。中医历来认为酒“大热、有毒”,“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而夭人寿”,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白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在其代谢过程中,肝细胞中含有非常活跃的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生成乙醇氧化成乙醛,后者再经醛脱氢酶的催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酸溶于水,可随尿液经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饮酒,乙醇在肝脏经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酸而代谢掉。大量饮酒时,血中乙醇浓度很高,除由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外,还可诱导肝细胞内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高度白酒为烈性酒,长期、大量饮用弊多利少,它可使人口腔、食管及胃有烧灼感,并可能引起消化道的炎症和溃疡,食管炎、慢性胃炎的病人更应忌饮白酒。白酒也会使呼吸道功能降低,易引发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长期饮用白酒更可能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大量饮酒还能麻痹血管中枢,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功能,并能抑制大脑的功能,使人智力减退、思维迟钝、记忆力衰退。酒精还可使男性生殖细胞受到损害,使受孕的胎儿发育畸形及智力发育不全。急性酒精中毒者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所以,凡饮酒过度而醉者,应立即送到医院进行处理,人们在饮酒前或醒酒的时候,可适当服用下列食品:
    a、香醋30克,白糖25克煎汤服用;
    b、生荸荠300克,去皮后食用;
    c、白萝卜250克,捣汁加适量糖和白开水,徐徐饮用;
    d、绿豆200克,煮汤,滚数分钟后,取汤凉饮;
    e、陈皮10克,白糖25克,煎汤饮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