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八仙蓝采和
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道家八仙,几乎家喻户晓,他们各有道术,法力无边,有关他们的传奇经历与各种民间传说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脍炙人口的那句莫过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他们中的七个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有证可考,惟有蓝采和籍贯名字成仙的传说争议很多。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元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蓝采和长安闹剧》等剧本对蓝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说法。
传说之一,蓝采和常身穿破蓝衫,手持大拍板,在闹市行乞,乘醉而歌,云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
传说之二,南唐沈汾《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传说之三,据《仙佛奇踪》中记载:蓝采和,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六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是个非常有才气的歌唱艺人。他唱的歌词随意率性而作,曲中充满了仙意,听起来好像时告诉人们如何修身养性,他常常把的得到的钱船在绳子上,拽着拖着走,有时候那钱从从绳子上脱落下来掉了他也不管,有时候他把穿在绳子上的钱赠送给穷人家,有时候就到酒肆中一醉方休。他周游天下时,有人看见过他,等到许多年过去,到老了的时候再看见他,他毅然容貌依旧。后来有人看见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箫吹奏的声音,再抬头他已经乘着鹤飞上天空,抛下靴子、破衣烂衫,六寸腰带,唱歌时的拍板,缓缓升空。“踏踏歌,蓝采和,世上能几何?红颜一椿树,流年一抛梭。古人混混去不反,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如今听起来有都参禅悟道的味道。
传说之四,元剧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年五十时,做寿因不知犯了什么错,为官府扣打,后被钟离权度化成仙。
传说之五,中国民间戏曲艺人都把道家八仙中成仙以前的蓝采和当成他们的同行。陆游《南唐书》中所说他原名陈陶,元杂剧中又说他原名许坚,并由其持拍板踏歌进而衍化为戏曲艺人,又因为他经常唱一首《踏踏歌》,所以很多人认为“蓝采和”是他的艺名。元杂剧《钟汉离度蓝采和》中,仙人钟汉离见他有“半仙之分”,遂下凡到洛阳梁园棚勾栏里度他出家。剧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勤奋有为的古代戏曲演员,他热爱演剧,说他将古本相传,路歧体面,习行院,打诨通禅,穷薄艺知深浅。说他“做一段有憎爱劝贤孝新院本,觅几文济饥寒得温暖养家钱,俺这里不比别州县,学着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剧中说他广记博闻,会戏颇多。而且面对钟汉离的故作挑剔来者不善,蓝采和不卑不亢,对自己演剧的记忆信心十足。难怪得钟汉离非点化他成为神仙不可。
传说之六,明代吴元素的《东游记》中给他定了一个赤脚大仙的前身,“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
传说之七,蓝采和18岁就接了爷爷的班,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袒露着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边睡觉,肚脐边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滴着许多黑血。蓝采和忙奔到他身边,用口和手挤吸那疮。脓血吸尽了,蓝采和又贴了一张膏药在老者肚子上,谁知那老者肚子上竟哗哗流出血来。过了一会儿,那老者睁开眼睛盯着蓝采和突然大声说:“傻瓜,还不赶快用篮子去提一篮子水来,这里还流血呢!”都说竹篮提水一场空,蓝采和心里明白,却又无奈,也就飞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边,篮子里肯定是滴水全无。蓝采和见老者苦笑两声,又听他数落道:“真笨,用那塘里的粘泥糊在篮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蓝采和脸一红,照老者的话做了,提了一篮水,可是成了混沌汤。那老者一看发了怒:“痴货!还不快把它倒掉,换一篮子清水来!”蓝采和心中上了火,却又不能言。他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俏丽的女人捂着嘴笑他。那女人说:“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你看那荷叶与泥巴哪个好?”她故意这样说。蓝采和看了看宽大的荷叶,心有所悟,就去摘了几张,叠在篮子里提了一篮子清澈澈的水来。老者仰倒在地,蓝采和自然会意,将一篮水一下泼在老者身上。老者的肚子立即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蓝采和奇异至极,瞪着眼百思不得其解。“真是个愣头青!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么药?”那老者翻身站起来,指着荷塘。蓝采和于是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轻飘飘起来。那女人捡起篮子,娇声娇气地说:“大哥,你成仙了。”蓝采和于是一起身,竟腾空而起……原来,那老者和那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钟离权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据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两册《蓝氏家谱》中记载:蓝采和为四川的遂宁大英县卓桶井镇蓝氏姓氏村落——石马村。蓝采和在唐高宗开德元年中癸酉科进士,授谏议大夫,因为忤逆权臣杨国忠,随后解印归田。在家乡蓬莱五凤山魁山寺修行,后被钟汉离点化,在妻江边踏歌而行,羽化成仙,人称“大罗仙”。
据《蓝氏续修族谱》记载,该族谱为木活字印刷,共8卷,编于清光绪7年(1881年),编者为蓝星修等。破解了蓝采和的家世之谜。蓝采和祖籍河南落籍南京,该家谱对蓝采和父亲蓝明德的记载:“蓝明德,唐贞观时人,聪明好学,行为正直,官扬州节都使,当李唐武氏改元天授庚寅岁,自东京河南祖居,后移迁于江南省江宁府上元县,又分徙句容县元句二邑创业居住,是为金陵始祖。”可知蓝采和的父亲蓝明德的祖籍“东京河南”,迁居于“江南省江宁府上元县,又分徙句容县”“创业居住”的事实。家谱赞公诗写到:“官游卜地居南京,龙踞虎蟠势气新,地灵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耀古今。”该家谱记载蓝采和父亲和母亲“合葬于上元县西山人形坤山艮向”。蓝采和应为江苏上元(今为南京市江宁区)人。另家谱还记载了关于蓝采和出生的有关情况:“配陈氏,因未育嗣,夫妇虔祷于嵩岳山神,夜梦神人馈药一丸,陈氏吞之,既(即)觉异香袭体,遂有娠。及产,红光满室、异香不散。生子:采和。” 家谱记载:“蓝采和,为人耿介,坚志读书,登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科进士,授谏议大夫之职,因直言谏帝过宠外戚,遂与权奸杨国忠不合,即退隐终南山,世传在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即今所谓大罗仙翁是也。葬金凤岗,海螺形癸山丁向。配萧氏,继配岳氏。生子一:仁。公解印辞朝学炼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传方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据中华民国三年甲寅岁孟秋月既望日,四房曾孙宗逵书的《蓝氏宗派》蓝彩和,公天性聪明,唐开元元年癸丑科进士,补谏议大夫,谏君荣宠词语直,刻忤于权臣杨国忠,遂解印归家,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蓬莱须臾斗宿潜隐龙虎皈伏修炼成功,白日飞升,今大罗山仙翁,即彩和公也。有诗赞曰:
解印归家学炼丹,
功成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方无后虑,
逍遥快乐五云端。
大江南北蓝氏均是其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