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氏
宗
派
木有本枝水有源流此祖宗流传子孙之义有枝则当知其本有流则当溯其源为子孙者不忘祖宗而族谱所由起也第世远年洇(yin)前无所传则后无所述非忘其本来即失其次序竟至同宗共祖之叔侄兄弟视若路人甚则尊卑颠倒呼称失宜此则不修族谱之过也予自束发受书有志未庠窃念蓝氏分封汝南以来枝分派别递五帝三王以及秦汉晋隋其间数千余年昌奇公明德公南京开基立业因溯其世系别其房派述其功德援笔记录使世守不忘永言孝思是为序粤稽
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君娶于乔氏女曰安登感神农而生炎帝以火德王伏羲治天下故曰炎帝起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亦曰连山氏其初国于伊继又国于耆氏合而称之都于陈今开封府陈州迁于曲阜鲁邑今山东兖州府帝教民耕稼尝药医病在位一百四十年传子临魁在位八十年传位于子承在位六十年传位于子明在位四十九年传位于子宜在位十五年传位于子来在位四十八年传位于子里在位四十三年子节茎生克克生榆罔都于空桑今陈留县南五十里诸侯携贰蚩尤作乱帝遂居于涿鹿有熊国君轩辕实懋圣德诸侯归之尊为天子降封榆罔于洛在位五十五年昔帝都空桑时有熊国君贡蓝一株值帝生子遂以蓝赐姓取名昌奇长封汝南郡因生赐姓授地分封实自此始
蓝氏新录家谱序
敬宗厚族在存诸心而见诸行非徒恃记世记名之具文已也然则谱何为乎盖子孙蕃多固有亲疏而推厥本原莫非祖宗之一脉相维系而不可以秦越视之者也苟无谱以识之即居同州郡且有莫考其世脉而况远离异国者乎溯自祖父来蜀迄今几八十载先年吾族居中邑者不过数家亲疏有别远迩不一往来亦有疏密之殊然而父老子弟蔼然相接一本之谊未尝忘也年来生齿繁衍分居析爨[cuan]家不胜数近者或远亲者曰疏将觌(di)面而莫识为某公之子若孙则长幼尊卑称名奚(xi)以不谬承德生长蜀都未获一返故乡搜集全谱惟是延访族间得前人抄本捃(jun)摭(zhi)成帙(zhi)虽高曾世系未尝或缺而于迩来枝分脉别之繁已难尽悉顾本原俱在世绪昭然凡我同宗未始不可探源溯流而知为伯叔昆季也至若敬宗何事厚族奚存则古圣先贤垂训谆谆惟以忠厚培起根本诗书牖其聪明父兄之教克先子弟习能谨斯门闾衍庆于谱有光已
嘉庆二年岁次丁巳春正月望三日嗣孙承德谨叙
福建汀州府武平县大禾乡重修宗祠记
古者立庙以祀其先自天子诸侯大夫至士亦皆有庙虽尊卑隆杀不同而尊祖敬宗只心则一也粤稽我汝南蓝氏在自明德公徙居建康而吉甫公复徙闽居宁化石壁村至大一郎公生七房一分长汀一分上杭一分广东大浦一分武平大禾一分江西信丰而今大禾一族皆念二公五公之苗裔也念五公之后有必宁公登永乐丙戌进士由内阁中书屡迁至内科都给事宣德间任山西副使长子均仁公生岳孙公迁长汀河田生宗荣公由河田迁居杭邑而鉴则八世孙也必玉公由恩贡中顺天乡榜四世孙淳登乡榜任东莞知县八世孙瑛登乡榜任高堂州判升霸州刺史族众人繁虽仕宦商贾不无他适而桑梓之念未尝忘也溯自隆庆五年辛未已于大禾建祠至万历十七年重加修葺迄顺治三年被寇焚毁虽庙址依然未经修理者承平已久伯叔兄弟翕然有建祠之举是其报本追远不忘祖德宗功甚盛典也凡我宗族与(裣)祠(蒸)尝之时从而序昭穆敦齿让肃肃雍雍以展孝思赖有此已且即时移世异枝分脉别而有掇科第登仕籍者亦足以见先人之积善余庆而有笃孝弟敦仁让者亦得以溯先人之教泽犹存不特此也一族之众贤愚不一间有不遵父兄之教不谨子弟之习则鸣知族尊昭告先祖即以家法惩之是祠之设也孝享兴焉劝惩备焉岂不重欤兹既落成苟不著厥源本以为之记则后者何稽鉴承诸父兄之命虽自知不敏敢不援笔而敬书焉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正月谷旦甲午顺天举人任江南全椒县知县二十二世孙学鉴谨撰
建祠首事房族俱列于左
时庆
念二公房
一十九世孙
江西临江府千总
时福
念五公房 均仁公后:
二十二世孙
二十三世孙
蕙
廪生
荃 贡生
蘅 庠生
葵 庠生
均富公后: 一十七世孙
君恒
一十八世孙 兴吾
以贤
以行
以升
二十世孙
升龙
庠生
均政公后: 一十九世孙
惟宣
惟宪
惟沛
二十世孙
文彩
文照
冠百
庠生
二十一世孙
宏
庠生
均用公后:
一十九世孙
生耀
庠生
景华
庠生
景益
毓卿
立先
永生
英如
庠生
佩珍
庠生
开春
庠生
芳春
庠生
敏春
庠生
均智公后: 一十八世孙
田生
常甫
纯然
茂业
日中
庠生
世济
庠生
二十世孙 世鸿
庠生
世绩
庠生
二十一世生
孟麟
友鹄
德星
排
行 世
序
承
宗 观 素
志 继 序
贵 纯
修
中 正
仪 贤 范
永 能 福
履 周
排序之设,所以序昭穆,别世数,今酌定可用者二十字,凡我宗得此排行者,其首句承字须从。
大一郎公后至十八世起,不得参错不齐,庶几永昭画一,可垂久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