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制度思想的开山鼻祖---荀子(1)
一、引子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开拓、创新时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大繁荣。
中华历史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激变革,“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列国交兵,学术在官府手中的时风,这时逐渐下移,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涌现出来积极活动,提出各自的救世良方,他们有的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有的退出江湖,隐居山林,聚徒讲学;有的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熔铸出了一系列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理论,为秦朝结束两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位于齐国都城的稷下学宫,就是华夏这一时期人才荟萃、学派林立的一处著名所在,荀子正是长期活跃于稷下学宫的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杰出思想家、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教育家和政论家。其哲学思想便是荀子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对中国民族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