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天空,温馨家园
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当今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到现在,才初步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措施,今天,能够和各位来宾一起研讨“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我感到非常高兴,下面谈谈我们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1、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学生家庭情况摸底时,学校就意识到了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数量巨大,如何作好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必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那时起,就进入学校工作目标,为了把留守学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我校专门成立了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明确了各成员职责。
2、摸清家底,完善档案。每期开学初,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后,再由学校统一造册,设立专项档案。
3、人人参与,逗硬奖惩。全校308位教师都参与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校把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纳入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成绩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年终工作考核奖的重要依据。
4、实行目标责任分包制。为确保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能健康、快乐成长,把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采取每位领导具体联系班级,师生结对的方法。即将班级的留守学生具体分到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人头,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进行全方位的关爱,并且把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都写在《留守学生记录本》上,要求老师定期向学校汇报留守学生近期表现,每月检查一次教师的留守学生工作情况(祥见留守学生工作记录),并找定点联系关心的留守学生进行座谈,一方面了解教师工作是否落实,一方面了解留守学生还存在哪些困难或问题有待解决。
5、建立生生结对帮扶制度。为了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各班把留守学生与其他学生结对子,采用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让留守学生得到更多同龄人的关心和帮助,让留守学生与这些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成长,也是为了隔开他们与周围不良行为的接触。
6、为留守学生组建“温馨之家”。为了使长期感受不到家庭亲情温暖的留守学生能得到家的温暖,学校专门为留守学生组建了“温馨之家”。
“温馨之家”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学校为“温馨之家”购买了电视、VCD、电脑,配套措施一应俱全。所有留守学生、学校全体教职工以及所有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者都是“温馨之家”的成员,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家庭气氛温馨而和谐。每学月“温馨之家”开展至少一次集体活动,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有的老师和留守学生还建立了新型的“母子”或“父子”等关系,组成了“临时小家庭”,每个月,临时小家庭的老师都将自己负责的学生带回家里和他们一起吃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度过节假日,让留守学生真正感受家的温暖。
家庭中的每位“父母”都义务在为留守学生做着许许多多的事,指导洗衣服,为他们洗过的衣服免费脱水、缝补、钉扣子。特别值得提的一是:班主任义务为留守学生当经济保管。班主任老师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帐本,上面记载着学生的姓名,寄放的钱数,数不清的加号、减号、他们每周都要给这些留守学生的经济开支进行计划安排,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钱寄放在班主任老师那里,要用钱,就到老师那里去取,取了多少,还剩多少,老师都要一一做好记载,让学生签好名,期末向学生或家长算清账目。尽管这件事很烦琐,但我们的老师却一直在坚持做,而且做得很好!二是:义务为初三留守学生煮鸡蛋。为了让初三的留守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又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发动家住学校的教师,每天晚上,义务给这些初三留守学生煮鸡蛋,晚上,不管寒天酷暑,也不管老师有多忙,即使自己不空,也会叫家里人帮忙煮蛋。总之,每天晚上下晚自习,老师都能把热气腾腾的鸡蛋端进教室,让留守学生都能吃到热烹烹的鸡蛋。为了留守学生煮鸡蛋这分额外的差事,老师们从来没有领取过一分补助,更无半点怨言,而这不成文的制度,在我们学校已经坚持了3年。
为了让“温馨之家”的留守学生有充足的精神食粮,学校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团市委、团县委也为“温馨之家”捐赠了近万册的新图书,学校还发动教师、学生捐赠了一部分图书,组建了学校图书阅览室,创设了“温馨之家”图书柜,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读物。
为了让贫困的留守学生能顺利的读书,学校专门建立了贫困学生帮扶机制。凡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都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特别贫困的留守学生除学校、教师资助外,学校还为其最大限度的争取社会捐赠。这样保证了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7、开办留守学生周末免费托管班。为了消除那些周末回家也无人监护的留守学生和离家很远的外乡镇学生周末的孤单和寂寞,让他们能够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学校又专门为这部分学生开办了“周末免费托管班”。托管班有固定的作息日程安排,有丰富的活动内容,这些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老师的看护和指导下进行。托管班的学生节假日可以不回家,从周五下午放学开始,到星期天下午的两天时间里,学校安排责任心强,极富爱心、耐心的教师对这些留守学生进行指导,包括思想教育、心理开导、学习辅导、指导洗衣、引领购物、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等。周末托管班的学生也组成一个家,“家里”有电视,有VCD,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有专门的活动教室。
“家里”有“父母”(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的2位老师),有“兄弟姐妹”(来自各班的留守学生),他们周末在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在食堂吃饭,在老师的引领下一起上街去购物,大家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生活过得像家一样温馨。该班学生每月只回家一次带钱粮和生活用品,其余周末时间均在学校度过。这样一来,我们的留守学生个个都不再孤单!
8、为留守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让留守学生在学校里能快乐的学习生活,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学校都为留守学生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象棋、军棋、跳棋、围棋、美术、书法、女排、男篮,乒乓球等,学校还安排有特长的老师担任辅导。为确保这个活动的长期开展,学校每天有行政值周检查记录并纳入考核。
9、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和定期培训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看护人制度。
学校为了方便留守学生联系自己的家长,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他们打电话的费用,让留守学生用学校的电话免费给家长联系,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让父母在外安心工作;每半学期向家长写信,信封和邮票由学校免费提供。除此而外,教师也做到了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学校每期都定时对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看护人进行一次培训。
10、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巡逻,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大都胆小,缺少安全感,可以说他们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坚持周末由政教和安办组成的护送组把学生送上车、星期日下午到街上四大门接学生,这样减少了学生与社会小青年的接触,确保了他们来去路上的安全。
以上,仅是我们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所做的一点探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到底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但有一点可以骄傲的说:以我们龙台镇中为例,一千三百多学生,外乡镇的学生就占近50%,这50%中又主要是留守生。为了教育大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承传中华文明,更为了华夏美好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