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傻根、王宝强是今年的最热门的谈论话题,就连我们曾经作为tcl老总的老板也是经常提及的事迹,那么不管是许三多还是王宝强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刚刚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文章:"
在《士兵突击》里,如果没有史今史班长的怜惜和提携,像许三多初级阶段那种熊模熊样的人很难混进部队,就是进了,也少有机会跨入精英连部从而被锤炼成一名优秀的士官。
"对以上的文章和论点我是很不赞同的,作者本人在文中对许三多的了解并不是全面的,同时我作为许三多维护团,我想说作者过于偏激,同时作者也许是一个对自身生存环境不满的牢骚满腹之人。
就针对以上他的说法,我表达自己几个观点:
1、内、外因是什么?
当初在中学的政治课中我们经常反复的背诵着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如果内因还是起基础性作用的。既然说这是千古都没有被推翻的定律,那么我想以上作者的说法和定论也是不攻自破。
2、许三多精神不是犯傻?
借用偏激作者的文字
“如
果没有史今史班长的怜惜和提携,像许三多初级阶段那种熊模熊样的人很难混进部队,就是进了,也少有机会跨入精英连部从而被锤炼成一名优秀的士官。
”
,可以说作者对于剧情的完整性和联系并没有基本的了解。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在鸟都不拉屎的五班草原,别人的无力,草原的荒凉、部队的不作为等等,以上的情况是否构成了影响许三多在公路修建上的信心和坚持呢?唯有坚持,而不是所谓的傻,知识的狭窄是影响成功的因素,但是不足以成为阻碍成功的必然要素。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许三多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史班长的帮助,那么他停止了成长吗?
3、 许三多的原型
“
进不了部队的许三多人生的结局会少很多悬念,那种局面的版本离不开这两大类可能:第一版本是依然在那山圪塔里被他爹“龟儿子龟儿子”地追着打,并成为被人嘲弄的“待侯不了土地”的庄稼人,日子过得昏昏愕愕。第二版本是洗脚上城,成为在城市边缘苦苦讨生活的千千万万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中的一员,可能还会因为他的不开窍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被主管K,在工余被同事取笑,他的工资也极有可能因为工厂的效益问题被黑心的老板一再拖欠。但许三多会用他的坚韧不拔在讨薪路上努力跋涉着……社会毕竟缤纷多元,纷纭的机会瞬息万变,相比起来部队的土壤要纯粹很多,更适合像许三多这号连狗熊是如何笨死的都不知道的“一根筋”生存。”以上为前作者文字剪辑。
成功来自什么?
我想作者应该做一个简单探究。
许三多的原型是王宝强,就像作者所说,是一个农民中的一员,是个北 漂族。请看资料:
14岁,王宝强离开了少林寺,带了500元钱跑到北京,成了“北漂”。很长一段时间,怎么也等不到一个角色。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摔。王宝强没有经验,每次摔都是真摔。没有龙套演的日子,他只能和同住的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
2002年春天,在建筑工地上,王宝强接到了《盲井》剧组的通知,,他拿到了500元钱的预付片酬。“500块钱啊,我激动呀。”《盲井》里有下井的戏,几百米深的矿井,很多演员都放弃了。导演李杨很感慨:“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就是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是王宝强没跑,那时我觉得,这小孩儿行。”此后通过几部电影,加上与华子等人的合作,最终以《士兵突击》打响自身。三多是电影中的三多,同时也是生活中的王宝强的原型。
当然像作者所说的情况是有种局限,我也承认在生活中有着贵人相助,而且最近就是的,原先的公司主管推荐我作为国内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专员,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后经过体育专业毕业,此后又变换不同工作,最终做策划和市场,我的努力也是一个自身的奋斗过程,就像我在qq说的那样“”,贵人的作用很重要,关键是你要对得起贵人的提携,好好工作,提升能力才是关键。
时间: 2008-04-02 21:22:03
http://imgcache.qq.com/qzone_v4/b.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