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新说】众口铄银

标签:
格言生活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格言精选 |
文/ 莫笑君
2011年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在影院落幕时,某电影评分网站上挂出这样一句深情标语:每一个打五星的人,都是在向自己过去的十年致敬。
而在辉煌的十年魔法旅程开始前的1996年,为出版第一部《魔法石》,罗琳女士就遭到了12位出版商的拒稿。中国有句俗话:三人成虎。一人言,不信;二人言,生疑;三人言,信矣。更何况12位出版商众口一词?直到Bloomsbury公司愿以低廉的版税为罗琳出版,一个囊括电影、主题公园、游戏、玩具的世界性娱乐产业链,也因此诞生。
舆论不能铄金,众口难掩其才。罗琳的作品若无真才实学、巧意创新,怎会风靡世界、影响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相似者如科幻大师凡尔纳,他的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曾被16家出版商退稿,直到第17家时才得以付梓,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
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何以“自宽”?就凭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你不是山寨的银,那么,是金子总会发光。众口所铄,不过银矣。
著名的“元画四大家”之一,吴镇,在世时,他的画很不受欢迎。讽刺的是,与他比邻而居,同为画家的盛懋,他的画却为很多人高价索求。吴镇的妻子劝他改行,但吴镇坚信自己的画作一定会流传千古,于是依然每天绘画。六百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吴镇的预言。如今,盛懋在中国美术史上,只不过是个三流画家,而吴镇却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列为“元画四大家”。
正如罗琳和凡尔纳之遭遇,吴镇若无顽强毅力,怕早已两手一投,舍画转行。妻子的耳畔怂恿,外人的趋之若鹜,恰如遍地野火,烤炼着手中笔。野火渐熄,我们终于窥见,两人手中画笔的质地。
世人眼光高低不一,外界评论良莠有别。若有心中一块金,何惧身周烈火行。舆论和非议再强,也不过风撞岩壁,卵击顽石,货真价实的品学才干,如流芳百世的古董字画,层层糖衣褪尽,浩浩真才显形,不会因外界动荡而磨损价值,反而历久弥新。
唯缺乏真才实干之人,才在舆论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舆论有时乱,乱在无根无据、毫无章法;舆论有时狠,狠在经久不息、无孔不入;舆论更是快,快在出其不意、先入为主。
舆论的缺点,却也无形中成就了舆论的价值——乱,考验内心之恒定;狠,测试人品之坚韧;快,评判才识之应变。
正如金的化学性态永远比银稳定,金者恒,银者终。舆论恰如一杯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银的性态再好,也和金差了两个档次。有化学常识的人都明白,一根铂棒,便可置换出金,却无法析出银——真正的才华,在舆论中照旧可以熠熠生辉、清晰显影。
当然,金者也非万事无忧。金之光芒虽然耀眼,要能闪烁于世,还得做好先期的擦拭、保养工作。
保养保护是件苦差事,要持之以恒、要自信不疑。
无恒心,便要懈怠,一懈怠,便令金子蒙尘,久而久之,连自己都错信这不过是块白银;
无信心,则受鼓动,一鼓动,便令金子蒙冤,三言两语,连自己都怀疑这无非是根朽木。
众口可铄银,真金不怕炼。
遭人拒而不退缩,遇人讽却不逃遁。争做有心之吴镇,莫成无心之南郭。
迎众口之言,守一己之金;展独有之才,得传世芳名。
(本文摘自《格言》2013年第26期,已于9月30日全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