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文摘】大陆游客涌入,台湾真的准备好了?

(2009-06-11 12:56:03)
标签:

游览车

赴台游

岛内

车龄

业者

台湾

休闲

分类: 管理类版块

    不久前,广东一旅行团在台北遭遇天降横祸,游览车遭工地起重机吊臂砸中,造成两死三伤,其中一个受重伤的张世洸于4月27日上午宣告不治,岛内舆论深表惋惜。
近一段时期,大陆游客赴台游人数暴增,台湾旅游业界的接待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陆客团接连在台湾遭遇意外状况,让岛内舆论大声疾呼“尽快提升观光业的品质,不要只顾着赚钱,让台湾的脸丢光了”。

    状况不断
    从今年3月至今,陆客赴台游人数增加幅度达5倍之多,也出现一些意外状况。
    4月22日,台华轮从厦门载895名陆客到澎湖,台湾旅行社直到前一天才替陆客办台湾入出境许可证,原本办证作业须7天,台“移民署”本要拒收,但担心引发不必要事件,破天荒在一天内赶出近900张入台证。
    4月24日,近300名浙江团旅客被丢在饭店无人闻问,原因是负责接待的台湾旅行社找不到游览车,放他们鸽子,气得陆客报警。
    同一天,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25人的广东东莞团要去参观台北101高楼,结果被高楼起重架掉落的臂架砸中,造成伤亡惨剧。
在日月潭,数百旅客挤在浮动码头上,浮筒险些承受不了,险象环生。“景点人挤人,观光景点的公共设施不足,买的酒还是假的。我们旅游的好心情都没有了。”有的说好要住四星旅馆,到了当地却被乱塞到三流旅馆。许多陆客的台湾之行吃不好睡不好,有些埋怨。

    措施不够
    “游客骤增,而有的旅行社贪功近利,才会出现近来的离谱状况。”岛内舆论指出,每日允许入台的陆客名额猛增到几千人,但台湾无论在旅馆住宿、游览车数量,以及其他旅游品质与安全问题上皆缺乏配套。“以住宿为例,若以陆客每天7000人计,台湾即需有三星级2.4万至2.5万个房间才足以应付,而目前台湾只能供应1.5万个左右的房间!”
    面对岛内舆论的批评,台当局迅速做出了回应。4月26日,台湾“交通部”观光局宣布,因应大陆观光客来台,除现行车限7年以下游览车外,将再开放车龄7到10年共1360辆游览车加入载运陆客行列。另自5月1日起,平均每日核准入台陆客人数上限将由7200人降回3000人。
    但是岛内舆论依然不满,认为应对措施远远不够。“如何订出罚则规范旅行社以遏阻旅行社为赚钱不择手段的行为?旅行社一旦被游客检举,应该罚款多少?或是多久不能再接陆客团?类似的措施都要具体详尽。”
也有舆论建议说,当局应考虑进阶式开放,先增加游览车、饭店等硬体设备,再加以辅导地方政府,创造地方特色旅游等软体设备,让陆客到台湾观光有多种观光行程可以挑选。“尤其陆客来台都是前往著名景点,如101大楼、阿里山、日月潭等,台湾‘观光局’应规划出不同玩法的行程,提高观光品质,避免各大观光景点人挤人。”

    短视不利
    “台湾观光品质下降,充分反映了台湾相关业者‘捞一票’的心理。”岛内媒体痛批道,许多业者并未把陆客视为观光服务长期经营的重点,当然也就不会在正面的品质上做竞争,而是在削价上竞赛。更不要说在陆客旅游方面加大长期投资了。
也有媒体警告当局说,近来陆客游台状况频传,绝对不能只视为“意外”或“个案”,而应看成是“结构”问题。“如果台湾只想快速发陆客财,放任旅行社低价抢客人,不注意旅游品质规划,短视近利的结果,宛如杀鸡取卵。”(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链接:
大陆游客赴台游五月起日限三千人

陆客大量来台,台湾还没准备好,造成旅行社放陆客鸽子及工地坠落吊杆砸死陆客事件。台湾“观光局”4月26日邀集游览车业者、旅行社业者开会,拟定应对大量陆客来台的方案。“观光局”局长赖瑟珍说,4月底前,台湾“移民署”试办核准每天来台陆客人数达7200人,造成台湾吃不消。为避免陆客太多造成旅游品质下降,从5月1日起,平均每日核准来台陆客人数将由现行的7200人降至3000人。
此外,依据旅行业者自律公约,只有车龄为7年以下的游览车才可载运陆客,但从4月起陆客大量来台,游览车数量不足,因此决定开放车龄为10年以下的游览车加入载运行列。
(摘自《厦门日报》文/董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还可能喜欢http://zz960.com
欢迎订阅《资治文摘》杂志——你值得拥有的政经管理类杂志
邮发代号:80-366 订阅电话:010-58689890,010-586898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