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升初衔接课:“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2012-05-10 22:13:3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管理

说明:近期,受城区某些知名小学的邀请,到小学六年级上了几节小升初衔接课(数学),说实在的,学生从小学毕业到进入中学学习,仅两个月时间,这对老师而言,好象成了一种习惯,但对学生来说,则在他们生命发展过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且不说所学科目从语、数、外三科增加到语、数、外、政、史、地、生七个主要学科,就知识的难度、广度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就本人所在的“城市重点中学”而言,大概有近5%—15%的学生在一入学就很难适应中学学习和生活,而这部分孩子将在入学后的一期内瞬间成绩降至不及格,而有20%左右的学生则艰难地跟着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真正能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一般不超过60%。城市中学尚且如此,其它学校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所幸,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中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然而,其形式一般都局限于学校领导层或教师之间的座谈或交流,或写点理论性的文章,真正对学生的帮助意义却不大。

为此,我们选择的这一节课,实实在在是想在中小学衔接方面做些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节课体现了中小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理念上的一些差别。

下面,就这节课的课堂建构方面作一些粗略的分析:

 

课题:“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胡明俊

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初步体验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猜想、类比和归纳的探索过程。同时对初中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中学数学的自信心。

引言:非常高兴能成为同学们的第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再过几十天,同学们就将进入中学学习了,可能,这也将是大家在母校的最后一节公开课了,相信大家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你们的聪明,你们的团结。(分组)

一、问题提出http://s10/middle/4d1e526bh799187e27319&690

初次见面,为了礼貌,通常以握手示礼。进入中学以后,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互相认识,请同学握手为礼,并彼此介绍自己。如果每两个人之间都要握一次手(不重不漏),那么全班51位同学,共需握手多少次?如果有n位同学,则一共需要握手多少次?

 

环节一:问题情境:

问题1:么叫不重不漏?

问题2:全班51位同学,共需握手多少次?如果有n位同学,则一共需要握手多少次?

分析:简单的情境引入,猜想,培养学生数感。提出问题,透字母化思想。

 

环节二:建构活动:

从每一小组中选一名同学上台握手,其余同学观察握手次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注意寻找、发现规律。(比如有八个同学,第一人需握手7次,第二人还需握6次,第三人还需再握5次...以下省略)板书:

原则:不重不漏

方法:8人   7+6+5+4+3+2+1

 

问题: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请填写问题解决部分的空格!

分析:通过活动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体现层次性,递进性。

二、问题解决

(1)现在有2位同学,则一共需要握       次手。

(2)现在有3位同学,计算握手总次数的算式是              ,一共需要握         次手。

(3)如果有4位同学,计算握手总次数的算式是              ,一共需要握         次手。

(4)如果有5位同学,计算握手总次数的算式是              ,一共需要握         次手。

……

(5)如果有51位同学,计算握手总次数的算式是                 ,一共需要握        次手。

(6)如果有n位同学,则一共需要握                             次手。(用含n的式子表示)

【思考】握手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握出智慧!你还有其它计算n位同学一共需要握手次数的方法吗?

 环节三:数学化认识:显然,这里有规律,这个规律用字母该怎么去表示呢?当这个规律一旦被发现,就由生活问题抽象为一个纯数学问题了。

总结:数学中的规律归纳思想。显然,由“握手问题”所产生的“规律归纳思想”要解决的问题远不如此,那么你能用这个知识去数线段、数角的个数、数三个形的个数吗?

要求:10分钟内完成问题延伸部分,做完的小组在黑板上写出完成的顺序。

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功感。

 

三、问题延伸

(一)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7)如图1,直线上有3个点,则共有       条线段。http://s2/middle/4d1e526bhbfaf578a6651&690

 

 (8)如图2,直线上有4个点,则共有      条线段。

 

(9)如图3,直线上有5个点,则共有       条线段。

 

    ……

(10)如果一条直线上有101个点,计算握手共有多少条线段的算式是:                  

 

(1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个n点,则共有               条线段。

 

(二)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2)如图4,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       个角。

(13)如图5,有公共顶点的三条射线组成       个角。

 (14)如图6,有公共顶点的四条射线组成        个角。

(15)如图7,有公共顶点的五条射线组成        个角。   

http://s9/middle/4d1e526bhbfaf64273558&690 
 

         ……

(16)那么,有公共顶点的n条射线组成          个角。(用含n的式子表示)

(三)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17)如图8,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18)如图9,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19)如图10,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20)如图1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http://s8/middle/4d1e526bhbfaf601ee887&690

 显然,有部分同学能顺利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现上述问题与握手问题的联系。师: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向同学请教。这5分钟将展现同学们团结合作的意识。(独学时间占80%,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没有精彩的交流与智慧的创造)

 

环节四:反馈与体验:写出来的是知识,说出来的是能力,既能写又能说是智慧。请积极回答上述问题。

 

四、问题拓展

(21)你能计算出下面这道题的结果吗?你有多少种方法呢?

计算: http://s10/middle/4d1e526bh79918a0333e9&690

 

 

 

环节五:拓展延伸。此题的设置,体现了趣味性,方法的多样性,其中解决方法之一是规律归纳思想的应用,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出,是实现小初衔接重要的载体,“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初中数学中将大量应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备用图:(略)

 

收课: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 今天同学们初步感受了“规律归纳”和“数形结合”两种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然而,有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在今后的初中数学中去学习……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短短的四十分种过去了,然后,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优秀的数学素养,这缘自于我们在小学六年里接受的良好教育和母校老师精心的培养,最后,请大家齐声朗诵屏幕上的文字来结束本节课吧....

   走过花样般的六年

   带着对青春的渴望 

   和对七彩梦幻的追求

   理想在这里放飞 

   我们从这里起航……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附部分PPT:http://s10/middle/4d1e526bhbfb05063d569&690



http://s12/middle/4d1e526bhbfb0523462eb&690

http://s13/middle/4d1e526bhbfb0509d888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