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尔本的三条“河流”

(2012-08-28 16:43:46)
标签:

杂谈

墨尔本的三条“河流”

墨尔本有三条“河流”:一条是穿城而过,养育众生的亚拉河, 还有两条河流虽然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碰触得到:一条是时间之河,凡流经冲刷之处,一切都变得斑驳、古旧,却让城市充满了浓重的古典气息和怀旧情调;另一条则是由各国移民共同构筑的多元文化之河。

             亚拉河"母亲河"

亚拉河由东向西蜿蜒穿过墨尔本的市中心,宛如一条玉带缠绕着墨尔本,微风起处,波光潋滟,更添一股妩媚之美。

“亚拉”源自原住民语言,意指山谷中涌出的清泉。墨尔本是被亚拉河滋养哺育大的。1851年,墨尔本发现了金矿,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前来,墨尔本进入了淘金时代,但母亲河亚拉河也由此蒙难,当其时,前来淘金的人甚至把亚拉河排干或改流以寻找金矿。
尽管后来金矿被淘得所剩无几,但以亚拉河为中心,墨尔本沿岸开始勃发生机,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一座年轻富有的大城市悄然崛起,其锋芒一时无俩,甚至盖过了美国的旧金山,被世人誉称为“新金山”。亚拉河上,作为澳洲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的王子桥,见证了墨尔本由一个偏僻之地成长为当今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乘坐游船沿亚拉河观光,游人可以领略到墨尔本一河两岸迷人的城市风光。以王子桥分界,往西可前往皇家植物园、墨尔本板球场及亚拉河谷葡萄酒庄,往东则可抵达皇后桥及摩天大楼建筑群直至墨尔本港。

时光之河

但亚拉河毕竟流域有限,没有流经之处,游人还可以选择步行、乘坐有轨电车以及马车等方式行走,舒适自由地徜徉在墨尔本的时间河流之中。

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建筑不时穿插于现代建筑群里;城市雕塑恰到好处地耸立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古老的有轨电车冷不防在身边“叮叮”作响擦身而过;还有那高头大马、一身行头的马车和马车夫,让人仿佛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街头。。。。。。墨尔本有着与其短短的建国历史极不相称的成熟和老道,这是一种经时光打磨和沉淀后的恬然沉静。

回首百多年前的墨尔本,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英国人约翰.贝特曼驾驶着多桅帆船自菲利湾港湾溯流而上,驶入亚拉河,闯进了墨尔本这片原本属于库林族人的土地,他将墨尔本纳入其“购买”版图之内,墨尔本遂成英国殖民地,并以前英国首相威廉.兰姆(WILLAM LANB, 1779-1848)---第二代墨尔本子爵的封号命名。

英国人治下的墨尔本,自然被赋予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城市诸多特征。

那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米黄色弗林德斯火车站,是墨尔本的中央车站,被时代赋予了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高峙的圆型拱顶酷似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那座后来被英国女皇授予“皇家”称号、极具皇室气派的皇家展览馆及其卡尔顿园林,是整个澳洲唯一一座世界文化遗产,融合了拜占庭、古罗马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等各种元素;那座庄严凝重的维多利亚洲议会大厦,透着几分希腊巴特农神殿的影子;那座横跨亚拉河的王妃桥,古典意味跃然桥上;那些屹立街头的古老拱廊,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

傍晚坐上了旅游专用的有轨电车,便深深沉醉于墨尔本古典优雅的城市氛围里。衣冠楚楚的服务生、铺上地毯的地板、泛着光亮的水晶吊灯,还有餐台上精致的杯碟、餐巾等摆设,让人恍若时光倒流,来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场奢华浪漫的贵族宴会上。餐车上的游人肤色各异,年龄不一,也仿佛是在举行一个国际大派对。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酒美食,一边透过窗外,浏览着在眼前一一掠过的墨尔本街头景色,此时的墨尔本,有如一幅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卷。微熏之下,恍若隔世。华灯初放时分,我们又马不停蹄换乘马车招摇过市。马蹄声声,不是敲响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横街窄巷,而是敲响在车流滚滚、行人匆匆的现代化宽阔马路上;马路两旁的建筑大多不复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保守,而早已是鳞茨栉比、灯红酒绿的商店酒吧,高耸入云、灯火熣燦的摩天大楼。有轨电车和马车,有如两辆时光穿梭机,引领着游人在墨尔本的梦境与现实中穿越,半梦半醒,似幻还真,一时不知今夕何年。

        多元文化之河

墨尔本这座既古典又年轻的国际大都市,多元文化有如涓涓细流在城市各个角落恣意流淌,犹如一条条血脉,源源不断地给墨尔本这座城市注入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和精神特质,构成了这座城市有容乃大、百川归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基调。

像墨尔本本地人一样,我懒洋洋地躺坐在国立图书馆的草坛上,又在Federation 广场红砖梯级上发呆晒太阳,眼前人来人往,如同一条人流之河时急时缓地流过。

墨尔本本是移民之都,当年,淘金发财之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如今,世界上最宜居城市的耀眼光环也让世人神魂颠倒,慕名而至。眼前的人流,混杂着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构成了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文化景观。墨尔本的座右铭是“Vires acquirit eundo”,意为“随行聚力”。现在每年有大约10名新移民抵达澳大利亚,当中约三分之一选择在墨尔本定居。三分之二为移民的特殊构成,使墨尔本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区域。在墨尔本被使用的语言超过180种之多,有来自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116种宗教信仰。墨尔本居民平常收到的政府部门和公用服务部门的信函上,除了英文之外,还用16种常用的非英语语言列出传译服务电话,方便不熟悉英语的居民和政府部门沟通。不同族群的人们聚居成区,在生活习惯、节庆、餐饮上自成一格,为墨尔本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意趣。

千流竞合,百花争艳,令墨尔本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文化魅力。墨尔本文化地标性建筑俯仰可见。堪称澳大利亚最大美术馆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藏有2万多件艺术珍品,这里也上演着各种高雅艺术节目;作为墨尔本最顶尖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展现着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视觉艺术。深入墨尔本富有艺术情调的大街小巷,多元文化景观也是随处可见:街头涂鸦艺术大行其道,街头表演捧场者众,先锋前卫的当代文化建筑、街道雕塑、公共艺术作品、艺术画廊比比皆是。LONSDALE街的希腊风情、COLLINS街的巴黎情调、唐人街的中国气韵、维多利亚街的越南味道,给这座城市抹上了一道道斑斓多彩的颜色。

第一次造访墨尔本,沿着三条不同的“河流”细细赏玩,让我不知不觉间迷失在它的温柔乡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堪培拉纪事
后一篇:德国小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