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角镜 |
日本棒球的传入是明治维新时期的1872年,当时美国教师赫莱斯·威尔逊在东京大学的前身——第一大学区第一中学任教,看到日本学生们体质很差,威尔逊便教他们棒球。后来又有一些美国教师在日本各地普及,而大中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再将它教给当地的小学生们。当时的日本刚刚接触西方文明,翻译舶来品时多用汉字,所以“baseball”就被翻译成“野球”。
比较美日棒球,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棒球是在儿童中自发发展起来的,从孩子到大人,再到职业联赛,属于由下而上的发展;日本则是由老师传给大中学生,再传播到小学生,是自上而下的普及。
美日棒球的差异也不单单反映在这方面,两国对棒球的理解也有很大区别。美国人玩儿棒球是将它当作一种游戏和社交方式;另外,比较马球和板球等贵族运动,它也更具有大众性和民主性;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将击球这个动作当作运动的核心,光描述“击”的词汇就有三十多条,它反应出美利坚民族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日本是带着对西方文明的敬畏和羡慕学习棒球,将它当作追赶西方文明的一种手段,而学习本身是很严肃的事情;棒球的规则很能体现出日本社会的特征——集团合作、勤奋、论资排辈;对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动作不是击球而是戴着手套接球,反映出大和民族隐忍的武士道精神和危机意识,所以棒球传到日本时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当时一首日本高校棒球歌最能体现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花为樱花,人乃武士,一千个青年一千武士的魂,青年该当报效国家,誓言飘洒在学校的高岗,承载世间的名誉。
德才兼备是第一,优秀之名誉不可弃,比起富士的高山啊,节操义烈勇全齐。
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当对日月磨腕力,剑术柔道和射击,棒球比赛更需去。”
棒球就这样伴随着明治维新和武士道精神深入人心,即便到了今天,棒球联赛娱乐和商业的功能越来越强,但日本棒球仍扎根在隐忍、坚持、奋勇的武士道精神中。
日本的职业棒球联赛
当今的日本共有12个职业棒球队,6支属于中央联盟,6支属于太平洋联盟,每个联盟一年要进行130场比赛,最终产生联盟冠军,再由两支联盟冠军队进行7场4胜制的比赛,争夺棒球总冠军。
因为赛事频繁,从4月到10月,每隔一两天就能看到联赛转播,这段时间日本同事经常将食堂电视的频道锁定在联赛上。耳睹目染,我也很快了解并喜欢上了棒球,喜欢它复杂的规则,精彩的投球、击球、接球、跑垒、盗垒,双方教练的斗智斗勇,更喜欢观众们用呐喊、加油声营造出的赛场气氛。我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本垒打----球员一棒将球击出,球划出美妙弧线飞向观众席,观众们戴着手套大喊着去接球,此时击球手在震天的欢呼声中慢慢悠悠跑完三个垒,英雄凯旋般回到本垒,而投球手一脸沮丧原地站立,好一出成王败寇的悲喜剧!
不过日本棒球有个有趣的现象,12支队伍中,东京巨人队和大阪阪神队的影响力好像远远地盖过了其他球队,它俩拥有声势最大的球迷,球员们也已进这两支队为荣,每到它俩较量时,现场观众最多,电视台也必转播,让我觉得联赛更像只有两支球队的较量。我把自己的感觉将给一个日本朋友听,他除了尴尬地笑笑,也没做任何解释。慢慢地,我似乎悟出了道理:巨人队代表着东京,阪神队代表着大阪,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关东和关西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所以球队拥有的“粉丝”最多,它俩的较量更像是日本关东与关西的较量。
日本的高中棒球联赛
棒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像学校的操场、住宅区的绿地上经常看到孩子在练习棒球,他们中间有不少人的梦想是当一名职业选手。当然,实现梦想的最关键一步是上高中后参加高中联赛。
高中联赛早在二战前就有了,先是在每个县的高校间进行比赛,决出的冠军队将代表本县参加全国高校锦标赛。每年7、8月的暑假,代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47支队伍汇聚大阪的甲子园球场,以淘汰赛的方式争夺总冠军。那时的日本人特别是孩子都沉浸在对棒球的狂热中,甚至身居海外的人也牵挂着比赛的结果。
2003年8月,我去大阪旅游,还去看了一场比赛。那时对于大阪来说,举办高棒恐怕是最最重要的事,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比赛。在一个酒馆里,我向老板询问赛程,老板热情地指着贴在墙上的赛程表详细地讲解,日本人对它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记得看比赛的那天天气并不好,阴雨霏霏,比赛被拖迟了一个小时,但观众们的热情仍很高涨,看台上座无虚席,小贩们穿梭其间,卖着冰激凌、热狗。欢呼声中,选手入场了,先是两支队高唱本校校歌,升校旗,比赛正式开始。攻守双方聚精会神,比赛有模有样,紧张激烈。虽然这些娃娃身体单薄、动作稚嫩,但无不透露着职业棒球手敢打敢拼的作风。他们这些人被称为“棒球手的卵”,少数的佼佼者毕业后有机会成为职业棒球手,出类拔萃者说不定会飘洋过海加盟美国的职棒大联盟,成为全日本的偶像。而现在,每个人都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
我坐的看台离一支校队的拉拉队很近。每当自己的队进攻时,他们就欢呼雀跃,又是吹号又是敲鼓,更有靓丽的女孩穿着粉红短裙,排着队伍,和着音乐扭动腰肢挥舞彩带,运动量不亚于场上的选手。虽然一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而对面看台上对方的拉拉队声势也很大。双方就这样展开较量,从场地中到看台上,会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经过两个小时的鏖战,我身旁这支拉拉队笑到了最后。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这个局外人心情也格外的好。
而失败的一方被淘汰回家了,选手们痛哭流涕,对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可能就是高中棒球的告别赛,甚至是自己棒球生涯的结束,怎么能不动感情呢。在记者们相机闪光灯的映衬中,选手们都捧起一抔甲子园的泥土,放在准备好的袋子中,泥土将伴随着选手回家,被好好珍藏。而47支队伍中的胜利者只有一支,我想大多数人都将怀着兴奋、遗憾、悲伤离开这里。天色渐渐暗淡,我面前这个逐渐冷清的甲子园,这个令无数少年魂牵梦绕的甲子园,原来一直在扮演少数人梦想开始,多数人梦想结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