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04-11 17:02:25)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王一川原创的文章


课题:《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中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王一川

单位: 安庆枞川经济技术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介绍本文及作者概况:本文是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骈体文。王勃没有留下多少诗文,但一篇《滕王阁序》足以让王勃名流千古。《滕王阁序》感情繁复,五音聚会

2,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歌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强调要注意本文独到的景物描写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这样最令怦然心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理清的思路。

3,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自读自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使他们更好地体味和把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表现的时而失意,时而奋发,时而喜悦,时而万般哀愁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2,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重点介绍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

3,注意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落到情感教育价值观上,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味少年才子胸中的万千气象和那虽失意而最终振奋的精神。使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有远大抱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班,经过高中文言文学法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通过讨论理解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所以在导学案里,第一学时我只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或探讨,文言知识让学生自己积累,只在课堂测试这一块检查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情况。这篇课文是一篇美文,我让学生多读多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高学生思想基本成熟,阅历比较丰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因该文用典繁多,故成为学生理解此文的瓶颈。基于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文,在这样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到能够背诵其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2因该文写景部分的默写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因此我要求把背诵也当堂完成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

3由于扫清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感到困难的障碍,我设计的几个问题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中典故。

教学难点: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六、 教学过程

导入文本  多媒体展示名楼名联名章,假想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带领我们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解读文本  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寒潭烟光暮山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拓展文本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大致可答: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选取名楼名联,运用了激趣导入法,向学生提示写景抒情是本文的精髓。

学生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找出文中的写景妙句。

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他们的美感。

利用诵读法,向学生介绍骈文特点:句式整齐,便于诵读。带领学生颂读。

学生当堂大声朗读,反复朗读并互相检查背诵名句情况。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解读词句,布置练习并点拨归类。

做练习后互相批改并向老师反馈。

让学生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提供收集资料方法等。

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使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记录人:             时间:     

过程记录 

简评 

 

  

  

  

评析等级:优口、良口、一般口、差口(口内打勾)

八、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景美  

                                 -------------------→情真

九.教学反思

关于《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我觉得重点是要学生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注重要求学生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朗读。在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这样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这节课主要从课文导入到相关知识复习,再到检查导学案,接着重点是解读课文,最后是总结与布置作业。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现状,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景致为王勃提供了素材。反过来,才华横溢的王勃又以创造性的艺术手段把滕王阁美景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文化地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美的艺术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们实战演练,设想旅游来到某处,用诗一般的语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景物。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计,这种肯钻研的态度和精神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然不足之处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层次的参差不齐。果再上这一节课,我还是准备这样来教学,只不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教无定法,但还是有章可循。感谢同行的指导,感谢学生的配合。

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