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废名小说《柚子》的诗化女性美春燕高自考论文

(2024-08-01 15:29:56)
标签:

文化

分类: 畅怀风雅

论废名小说《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春燕的高自考论文     飞先生指导

论文提要废名的小说似独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外,无论其内容选择、表现形式或小说结构、意境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都独具特色。其女性形象,迥异于鲁迅小说的悲苦,鸳鸯蝴蝶牌的缠绵、张爱玲的苍凉的华美,以及郁达夫的沉郁,具有形象清新婉丽的特点。小说以平淡清新的语言,灵动多变的小说结构,诗意忧伤的小说情绪,柔弱纯真的人性塑造,乃至记忆的理想化和现实残酷化的对比手法,创造了宁静淡远的艺术风格。《竹林的故事》中的“柚子”,纯真、柔弱、清新、忧伤,坚韧、从容,唯美如水墨画。本文从小说语言的细腻性、准确性、诗性展现细节刻画塑造人物的手法,小说自由的结构方式入手,以《柚子》为例,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柚子是废名小说中理想之美的代表人物,是废名小说创作中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具有诗化的女性美,体现了废名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诗化的女性美  文章之美  细节刻画  自由结构

斯蒂文森注意到,有一种美德最为重要(没有了她其他一切美德便全无用处),这种美德便是魅力。

      ——题记 博尔赫斯《私人藏书》(奥斯卡·王尔德《散文、对话集》) []

 

废名,原名冯文炳,因其笔名废名,更是文学史上的异类。

废名的小说呈现出超时代的独特审美品质。他的名字在文学史上在“名与不名”之间,却在当今的文坛享有独特声誉。这种声誉也在“名与不名”之间,

足见其尴尬。他曾为《努力周报》、《语丝》、《骆驼草》、《人间世》、《明珠》撰稿,

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

民国时期,周氏兄弟便对废名的小说做出评价。周作人盛赞他的文章之美,称其小说:语言简练、极富禅意;他所赞的形式之美,是讲文章结构的自由。鲁迅编选现代文学作品集时,对废名前期小说亦持肯定态度。废名本人亦说自己写小说如同唐人写绝句一般,不肯浪费语言。其小说以省净跳跃的语言,自由的结构形式,中西结合的写作手法,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想象力创作了众多的审美形象。虽被指晦涩难解,却难减魅力半分。

语言,毕竟是小说的本质与魅力所在。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为“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深刻影响。

而今作为小说家的废名的小说,历《语丝》荣耀之后,归于沉寂,湮灭在浩瀚的文学之海,已然几十年了。近二十年来再起研究废名本人及文学作品之热,终究是因其魅力之所在的。

废名的小说杂糅了各种审美因素,颇像中国书法的章草,是:隶、篆、真、草诸体融合而后贯通的产物。周作人先生附于开明书店版《莫须有先生传》书末所说:“我觉得废名君的著作在现代中国小说界有他的独特的价值者,其第一的原因是其文章之美……文艺之美,据我想形式与内容要各占一半,近来创作不大讲究文章,也是新文学的一个缺陷。的确,文坛上也有做得流畅或华丽的文章的小说家,但废名君那样简练的却是很不多见。……” []废名小说语言简洁隽永、诗性,结构自由,人物表现与烘托立体,意境塑造诗意,形式与内容结合堪称完美。周作人对废名小说的评价是中肯的。

废名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清新真挚的笔调,塑造出极美的诗化女性形象。而此特点,正是同代作家所不具备的。废名笔下的女性,迥异于鲁迅小说的悲苦,迥异于鸳鸯蝴蝶派的缠绵,迥异于张爱玲辛辣的讽刺,以及迥异于郁达夫的沉郁颓废。他创造了沉静、自然、清新,质朴,水墨画般极有诗意、情致与韵味的女性之美。

《柚子》非是《竹林的故事》(小说集)中的代表作,但已兼备其前期小说结构的灵动、语言的清新朴质、与诗意的细节刻画等品格,营造了诗意忧伤的情绪与意境,成功塑造了柚子清新、纯真、质朴、坚韧的形象,诗化女性美的艺术魅力不可小觑。时间的河流,涤净生活的渣滓,沉静的淌在记忆之溪深处,静静释出蓝色幽光。清溪中的少女,宛若一朵莲,任由记忆的月将光芒倾洒,洁净,纯美,超然,从容。风,摇曳着,溪流穿过,半明半暗的影儿,是人间苦难,命运的手。梦里童年,柚子的面庞依然桃子一般的红着,现实却制造梦魇,梦与现实的并置,形成无限伤感与哀愁的诗意。柚子的美,正在这诗境中升华,是诗化的,也是诗意的。

一、以跳跃、细腻、准确、诗性的语言再现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诗意的表达在于语言的细腻,在于语言结构所营造出的的意境。小说艺术之所以能引人入胜,首先是应归功于语言。小说语言的风格,映照着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养与审美,超越语法与修辞,是作家的自然选择。废名生于湖北黄梅,私塾所学虽为所鄙,究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涵养了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因家临近五祖弘忍传教的五祖寺,自小受禅宗佛教熏陶,后研佛经,以致文藏禅意、禅机。北大时,学英国文学,又受西方文学技巧影响。他还研究并创作新诗,是诗歌理论的开拓者,诗入小说便成自然。所以,他的小说便有了前人所无的独特风韵,也恰是周作人小说所称文章之美。

小说语言讲究节奏,非是生活的语言节奏,而特指句式变化。像音乐的长调与短调。废名的小说,语言清新恬淡,无丝毫夸张之气势,也未有绵密长句,更非《红楼梦》般词句精雕细琢;但它是细腻、准确、诗性的。废名的小说语言,是诗意凝练的短调,看似简单,细读则颇耐人寻味,其原因就在于他善用语言的节奏。他用富有乐感的语言,将童年柚子在“我”印象中的甜美与窘急、手巧与多趣、忍耐与羞涩传神的描绘出来。废名在不经意间将语言的诗性与魅力演绎到极致。

(一) 以小说语言的节奏与跳跃性表现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再现,并不是如实地呈现,而是一种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技巧。

废名的小说语言,极富节奏感与跳跃性。跳跃,来自于词意的不连贯,更来自于对可表之意的凝练与省俭。语言的节奏与跳跃通过句式结构转换实现。《柚子》的小说语言无不同于古典诗词——四言、五律、七律、绝句、小令、宋词的简约,洗练的短句作为基调,长短错落,短至二三字,多则十数字,每句各自不同。每段温婉洁净。错落的短句之后,必跟一长句;长句之后,又必极短;更有短短长短长的句式,长长短短短短的也有,变化之多且妙,不胜枚举。表现出独特的诗性与诗意,极其丰富与自由的文字组合,呈现出了极强的创造性。譬如那个用湖草来修成唱戏的胡子,只有柚子做得顶好,且柚子“做给我的好像更比别人的不同,套数也更多哩。” []简洁的语言,表现的是柚子的手巧与精心。先讲湖草来历,再讲大人们的工作,孩子们又是怎样的以我和柚子为主人,皆在跳跃又舒缓的语言节奏中完成。这些看似随意的句子,恰恰构成了柚子的心灵手巧的背景铺垫。这细腻的描述,对于柚子诗化的女性美的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二)以凝练的语言表现柚子细腻的情感,凸显柚子的诗化情态美

语言的细腻,与简洁、凝练并不矛盾。现代小说语言细腻,是表现人物心理。

《柚子》的笔调不疾不徐,仿佛与一故友,对面静坐,娓娓交谈。不紧不慢的诉说,使得节奏轻缓舒丽,仿佛抒情的轻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诗意境界。三言两语间,便将人物关系与情感交代清晰,言外之意,宛若水墨笔痕交搭,将物象的结构清晰表现出来,漫晕出的水渍,水墨之韵凝而不滞。废名在《柚子》之中,用充满柔情的凝练叙述传达出柚子细腻的心理变化体现出的动作与情态。其小说语言的情绪,更以细腻的人物语言描写,来表达柚子与“我”——焱哥的情态。譬如,他写祖母带我和柚子割春菜时,对柚子的情态做了极简又韵味极丰的描述,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细腻性,其情感也自然流露出来——“柚子呢,口里虽然说着,‘你有好吃的了’,仿佛是妒我,看他遇见一棵肥硕的,却又大大的喊起‘焱哥!焱哥!’来了。” []这生动语句,将语言的节奏控制的恰到好处,而这先短后长的句式,以及句子的分割,形式逐渐向上的韵律,将语言所蕴含的情绪,从谷底推到顶峰。柚子似妒却真的情态,使语言的细腻性愈显含蓄蕴藉。

(三)以准确的小说语言刻画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中国汉字具有歧义性。古人运用汉字的典范当尊唐诗。白话文的提倡与应用,文革的口号化,使语言的准确性渐渐丧失了。能用极简洁准确的语言做小说的,愈加的少。语言的诗性也便无限地失掉了。废名的小说是当代更是现代小说语言准确性的典范,其魅力犹在,或更为准确地说是“宛在”的了。

小说中以我——焱哥的第一人称叙述童年往事,只用极少笔墨描摹柚子的情态,她的欢笑、窘急、嘲笑、嫉妒、懊恼,都只以一两句极简洁准确的语言表现,成为回忆中诗意的象征。细腻准确的小说语言,诗意的人物,天真的情态,舒缓流畅而又荡气回肠的节奏,赋予柚子诗化的女性美以淡淡忧伤的意境。

(四)以诗性的语言呈现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意境,更需强调语言的诗性。

文学语言以纯粹为最美。中国传统也以天然去雕饰为美。废名用纯粹、省净、简洁的文字构筑了小说语言的诗性结构,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般的诗意境界。诗的美,除却内容与情绪,在形式方面更讲究韵律与节奏,废名对诗歌写作的探索与对诗论的深入研究,使其小说语言具备了诗的节奏与韵律。而这,也是其他作家几乎难以企及的。

废名小说语言的诗性直追唐诗。

将《柚子》与王维的《辛夷坞》做比对,便极易发现其共同点。《辛夷坞》中,王维对色彩的诗性进行了准确表现——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极艳丽的“红”字,在诗中不俗艳,反倒呈现了一种生命绽放的过程,花朵是活泼的、动态的,色彩是丰富的、清新的,诗句是诗意的、宁静的。是动态之静美。从“发红萼”到“开且落”,从孕育到初绽,从怒放到凋谢,生命的颜色随时夕令改,自然纷呈,技艺高超的绘画大师也恐难现其神韵。废名的小说,承继了唐诗语言的诗意,且用妙了红字。柚子因婶娘关于婚姻的话而面生羞怯——“比时红得像桃子一样” []。桃子的红,是万物之神的恩赐,太阳移动,微风略过,风中的叶子瑟瑟作响,桃子的红了的面颊便似少女一般。受光最足的桃子,红透一面,四围颜色由深而转浅,青青的白色衔住那淡淡的红,化作极嫩的粉,如此娇艳,如此香甜,岂不恰似柚子这羞红了面庞的少女?这红字的妙处,便足以见得废名小说语言的诗性了。

二、以独特写作手法塑造柚子的诗化性格美

鲁迅与周作人对废名的小说意见相左,但对前期作品皆持肯定态度。《柚子》是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一篇,对柚子少女形象的成功塑造,恰恰体现周作人与鲁迅共同赞赏的冲淡平和,对诗化的女性美的表现又极成功,细节刻画微妙传神,充分体现了废名小说艺术的魅力。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一文中说:“我认为,予人以真实的感受(细节刻画的翔实牢靠)是一部小说的至高无上的品质——它就是令所有别的优点(其中包括皮赞特先生谈到的那个自觉的道德方面的目的)都无可奈何、俯首帖耳地依存于它的那个优点。”所以,细节的真实,并非为了表现表象自身,而是通过描绘它们的样貌与情态,表达内在的深层涵义。

(一)以写意手法进行细节刻画,塑造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细节是艺术的生命。

废名小说具有令人折服的细节刻画的真实魅力与品质。他用独有的小说语言,呈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爱与美、梦与醒,将一个个带有特定时代特征的生活细节呈现出来。废名对细节的刻画是独具风韵。既非大刀阔斧的砍斫,也非精雕细琢,更不以热烈的色彩和颤栗的笔触宣泄无法遏制的激情。他对细节的刻画是有节制的表现。柚子女性美的诗化,不是精细描摹的如是白描,而是水墨淋漓的写意渲染,仿若极富韵味的活墨,捻笔落纸,笔痕交接婉转,水痕漫渍开来,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韵,但,细节的神韵却在不经意间被捕捉到,并完美地呈现给读者。这种表现是不经意的、并非刻意而为、也不是为了再现而再现,更非为了表现而表现。其细节刻画隐逸,温和,平淡,略带清新的温度,极内敛的情韵,而非一味冷峻。

以极单纯的笔墨,表现极丰富的内涵,是废名细节刻画的经典方式之一。《柚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废名在叙述我如何与同伴播窟眼钱时,先说“柚子掌里似乎增加了,我却几乎耍得一文也没有。” []此时,柚子的表情尤紧张,然后,她“忽然停住了,很窘急的望着我”。当我“只剩下两口空掌,求借于一个平素最相信我的朋友”时,她才禁不住现出不得了的神气喊道:“焱哥,不要再耍罢!”这小小的细节,多是对事件的陈述,又凸显了我与柚子各自不同的感情色彩,我的倔犟,柚子的窘迫与焦急,极生动的描写出柚子善良的性格,表达了柚子对“我”——焱哥的关切之情。这窘迫急切的女孩的样貌,也在“我”的印象中,牢牢印下,无法抹去,成了一个永恒的可爱样子。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既得益于废名的想象与审美,更多的是写意手法所达到的浑然。

(二)以艺术想象的虚构之笔,描绘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艺术形象皆非凭空得来,有艺术家生活经验的痕迹,但更出于艺术想象的虚构。虚构包含想象与创造成分,远比生活韵味隽永。小说中的虚构,乃表现艺术的真实,而非纯粹的描述故事。它是生活经验经由艺术想象所得的创造。艺术的真实,实际上是以对社会乃至人生的感觉、感受和心理体验,表达艺术家的审美价值与哲学观。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现实。艺术中的道德也远远高于现实中的道德。细节的真实,不同于真实的故事,是一种先验的真实,它之惟其不是现实的故事,所以才成其为小说,成其为艺术。

废名让虚构的花散发出迷人的馨香,虚构的蝴蝶在如梦似的天地自由飞舞。

废名在小说中藉由艺术的想象创造了“柚子妹妹”这一诗意少女形象,在细节处理上,可谓颇具匠心。细节的真实表现形成了印象的美妙。柚子鲜活在“我”的记忆中,闪现在“我”同妻新婚之夜的对话里,以及由此而生的“柚子,你惊破了我们的好梦!” []的慨叹,寂静与沉默使得柚子的话题越发沉重。妻对柚子家境与命运主观的描述,映衬了柚子的善良、勤恳、驯顺与坚韧,几分同情,几分怜悯。对妻子心理的想象,尤其丰富了柚子的形象,呈现了细节刻画的魅力。再见柚子时,她“身材很高,颜面也很丰满,见了我,依然带着笑容叫一声‘焱哥’,而后并不同我和家里任何人多讲话。”这极细微小小的细节,透漏出无限的讯息,童年的亲切,长大后的疏离,还有懂事之后的沉默。将时光无法倒回的童年感受与现实的心理距离做对比,呈现了一种无法化解的尴尬。以此表现“我”无法挽留柚子再住一夜的无限失落与惆怅。文章藉由细节刻画的魅力,对表现柚子诗化的女性美起了关键作用。

(三)以诗经手法,塑造柚子的诗化女性美

前面提到,柚子因婶娘的话而生的羞怯——“比时红得像桃子一样”,这

生动的譬喻手法,极富诗意。看似轻描淡写,实是塑造诗化女性美的极佳手法。宛若《诗经》中罗敷,并不写她如何美,只陈述人们对她的反映,以他人的赞叹与情态来传达罗敷之美,使美成为理想。你可以张开想象之翼,思慕她的容颜,她的姿貌,她的情态,凡你认为最美的,便会在心底呈现符合你的审美取向的最美的样子。你的想象力参与作家的创作,美便可千变万化皆天机了。废名所用形式与诗经几同。绝美的譬喻,“羞红了脸的柚子” [] ,定格在童年的记忆中,成为永恒之美。以《诗经》手法所做的细节刻画,实在是极富诗意的。

(四)选择对比烘托的表现形式,强化柚子极富生命力的诗化性格美

艺术在本质上来说就是选择,无论题材的选择,表现形式的选择,还是表现手法的选择,无不带有创作者的审美烙印,换句话说,艺术家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品味,渗透了艺术品的每一部分。废名选择唐诗极简约的语言创造内涵丰富的语境,选择自由的片段跳跃的方式结构文章,选择诗化的乡村生活表现小说的内容,选择极富水墨韵味的表现形式烘托小说的细节真实,得益于他禀赋极高的综合素养,体现了废名独特的审美品味。

1.选择与“我”相关的回忆,烘托柚子诗化的性格美 []

我们不得不承认,废名为细节深入刻画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对于映衬柚子诗化的性格美,是如此重要。我们还必须承认,废名先生对童年之事的追忆,描绘如此精彩。这与画家描绘草叶儿上的露珠儿几无两样,露珠儿折射耀眼阳光,是废名笔底的邃思、雅致。废名在表现童年的柚子时,皆先大量铺叙关于我的童年乡村往事,只以极少的笔墨来表现柚子对我、对事的反应,大片的墨色中,一朵娇艳的花,自然的被出神的对比手法烘托出来。

2.选择与妻之美进行对比,烘托柚子诗化的性格美

《柚子》还将“焱哥”的妻作为陪衬柚子之美的花朵。命运轮转,我与妻、柚子的关系似近似远,难以说清。妻的形象对于柚子淳美的性格起了直接烘托的作用。

1)以虚衬实

废名不曾在《柚子》中直接描摹妻的美或善,只在开篇介绍柚子时,对“我”与妻的关系做简略的描述。美与爱,是一对天然的孪生姊妹,从“我背地里很爱她” [],可深感妻之美。但因婚约,妻的美,便有些淡远,有些隔膜,有些朦胧,有些模糊了。比之于我同柚子的尽情玩耍,看得见柚子种种真切的情态、样貌,实在是以虚衬实了。此中,以妻虚的美来衬托柚子实的美,恰到好处。

2)以实衬虚

《柚子》中再提及妻,除却讲用湖草做胡子时,误将妻的针线带去的偶然一笔,却几乎到篇末才再次登场。由此开始,便是以实衬虚了。新婚之夜,我与妻因开窗所起的争执,引出关于柚子命运的对话。因我嗔怪妻在童年——“倘若同柚子一样,一块儿……”提起柚子,两人先是噤若寒蝉,没了言语,随后便是心情意绪描写的一句,“柚子呵!你惊破我们的好梦了!”小夫妻谈话中,妻对我同柚子童年的亲密是在意的——“做孩子的时候太亲密很了。”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半是对童年我同柚子亲密的妒与羡,半是对我在新婚之夜偶然提起的柚子淡淡的酸。妻言语里描述的柚子的家境,便增了几分心痛,几分无奈,几分辛酸。此处以心理表现的实来写妻,柚子的命运则是妻优势心理下的虚写,是废名在人物关系处理上的点睛之笔。

与之相应,是与柚子见面时的感觉——“却也不现得如妻所说那样为难人家的女儿。” []此可谓神来之笔,于不经意中凸显了妻的心结——对我与柚子童年的亲密的羡妒,亦或是关于爱情的自我保护呢?此处以虚实对比手法,映衬了柚子性格的温顺与倔强,以及对待命运的从容态度。

3)虚实交合

新婚之夜的谈话后,当我渐感寒意时,妻为我关窗,在我烦恼时,乘机问我,“有什么使你烦恼呢?请告诉我,不然我也烦恼。”这是妻的爱意,妻的真诚,是虚写,是作家对妻美好人性的合理想象。柚子问妻借钉鞋而我大声诧异时,妻窘迫的样子,仿佛是自己犯了错,这便是实写了柚子与妻两个,呈现出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妻在此处,更多几分世俗的美,而柚子,则多几分艺术想象的美。童年远去,交往疏离,命运多舛的柚子,仿佛蒙上一层薄纱,更多了一层纯美、质朴与诗意的忧伤。柚子童年的活泼与芹姐——妻的文静之美,仿若水墨画里一朵并蒂莲,一个似可触碰的鲜丽真实,一个无法触摸的淡远诗意。真实的,尤其衬托着那淡远的,而且这淡远与真实可以互衬,虚实交合,显得愈加有神采、有韵味,强化了如诗似梦的小说意境。这便是虚实交合的妙处。

(五)采用反衬手法,映衬与观照柚子坚韧、从容的人生态度

与柚子的诗化女性美所形成反衬的,还有姨妈的丑。废名对家道中落的母亲进行了物质与精神转变的双重刻画,反衬了柚子坚韧、从容的人生态度。

1.以母亲精神世界的转化,映衬与观照柚子坚韧从容的人生态度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于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着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11] 废名的小说《柚子》也正如此。废名以姨妈命运的转折,记忆理想化和命运残酷化的反衬手法来塑造柚子的形象,揭示了柚子坚韧、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

废名在《柚子》中第一次提到姨妈,是开篇紧要第一句。这为柚子命运起伏埋下伏笔。文末,是柚子随她骷髅般的母亲远去的背影。这忧伤的映照,将母亲的精神世界展现无遗,赋予小说无限诗意。此种格局,犹如书法的开篇与结束,首字管领全局,中篇起伏错落,浓书淡写,钩连转带中情意连绵,文末,乃对篇首顾盼。姨妈的精神世界,随命运的转折而改变。小说结尾,我本想留柚子在家过年,但这终究也是不可能的了。小说借妻的口说出,因为姨妈非要柚子同去不可,这种对柚子精神上的依恋,是难以拒绝的。

2.以姨妈对物质世界态度的转变,映衬与观照柚子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

柚子的命运,由姨妈命运的转折而发生了起伏。姨妈第二次出现,方是正式登场,是文章转折的关键段落。柚子害病下不得床来,我只得在姨妈面前问一声好。却未对她的样貌做任何描述,只讲她从订婚到家道败落的过程。姨妈的不幸与柚子的善良,让母亲心痛并感喟,“没有她,这世上恐怕寻不出姨妈哩。”妻也在新婚之夜说过,“她在东头孙家的日子多,——帮他们缝补衣服。姨妈的粮食,多半还由她赚回哩。”废名不惜笔墨对姨妈的不幸命运做了详尽的铺排。由订婚到欠债,从搬到县城开染店到两表兄新开各店所欠债息无力偿还,再到姨夫与两表兄跑到外县替人当伙计。这样的命运,柚子是默然承受而不抱怨的,生活态度与性格是如此坚韧与从容。第三次姨妈出场,是“我”去探望姨妈。姨妈所处的环境一派破败景象。姨妈的样貌变化之大,也令人心惊——“不是我记忆里的姨妈了!颧骨突起,令人疑心是个骷髅” [12] 。当我在熟悉的环境中,追忆童年的时候,她的口气也与原来完全两样,“只有望我的儿发达!”只一句,便道尽了物质世界丧失的苦难对姨妈造成的影响,将其辛酸与悲凉心境表达得异常深刻。姨妈的似笑似惭,终于哭起来,比之于柚子的从容与淡定,更多的是怕人笑其贫穷的自卑,与柚子性格中的光明并倔强,是明显的对比。

姨妈骷髅样的丑瘦,第二次被提及,颇与第一次不同。第一次乃形容姨妈与童年印象之殊异,而结尾,骷髅似的姨妈,泥泞的街道,与一夕重逢的柚子并不回顾的身影,这诗意伤感的细节中,高挑丰满的柚子与骷髅似的姨妈的瘦丑,俨然水墨画中粲然开放的花朵与丑石作伴,愈显花之娇艳。这艺术的丑也便成为美,它于造境之功,如罗丹雕塑的《老娼妓》一般,有着一种撼人心魄、令人深思的力量。也对柚子的命运做了象征式的注解。

三、以梦醒交织的诗篇及殊异结构,咏赞柚子淳朴的人性美

废名的小说《柚子》,笔调冲淡,舒缓。他眼中的田园生活是诗意的,而现实的田园生活则是世俗的。周作人先生在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给废名《竹林的故事》作序时,特别强调“冯君的小说我并不觉得是逃避现实的。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这却正是现实。”紧接着又说,“文学不是实录,乃是一个梦;梦不是醒生活的复写,然而离开了醒生活梦也就没有了材料,无论所做的是反应的或是满愿的梦。”艺术乃造梦的工具,梦的内容正来自生活,正如绘画内容来自于艺术家的生活感受与经验,审美能力、表现形式、艺术想象力等综合素养不同,所创造的艺术品质高下自分。田园牧歌是文人的美好遐想,是趋于完满的梦幻,《柚子》中虽有表现,但田园一派无法将其包含在内。废名对柚子生活的乡村现实进行了梦幻般的诗化铺陈,却以极清醒之笔写姨妈家道中落造成柚子命运转变。恰可证明,废名的创作能力是极强的。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引用了歌德与爱克曼谈美的一段,是一八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歌德谈话录》的内容,即——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而废名的小说,着意于乡村梦幻般的诗意,以诗人之眼,醒世之心进行着艺术真实的表现,区别于一般美好的遐想,比之现实更多一种隽永之味。《柚子》的所有美学特征,恰好对此做了完美注释。

废名的《柚子》所造之梦,柔缓的诗情裹挟着现实的残酷,其风格独树一帜。它是月光下的清溪,淌过欢乐的滩涂,折向竹林深处,惹一派幽暗。幽暗中,明灭的月光如洗,柚子的纯粹之美在水波跌宕中闪亮。波光流转,向命运的悬崖泻去,无谓飞珠溅玉的破碎,更无谓生命之困顿。废名实在是造境与造梦的高手,恰似一位艺达炉火纯青的画家,铺纸展毫催墨,运笔铺排、行笔勾勒,点染中法度严谨,灵动下蕴藏墨味。疾徐与停顿,审视与收拾,丝毫无半点突兀。这梦境之所成,除却细节的刻画的曼妙,更多布局的经营,正是一幅画成功的关键,也是小说是否成立的关键。

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首要的功能。小说也不例外。小说的审美功

能主要表现在文章之美,具体讲,是小说语言独特性所形成的美感;其次,小说通过细节刻画表现小说家本身与其时代的审美特征;尤不能忽略的,还有小说的结构,也即文体价值。废名的《柚子》虽非其代表作,但文体价值不可忽视。

(一)以成熟的小说结构形式,表现柚子梦幻的诗化女性美

小说结构指小说内部组织构造,是小说内容的内在的体现,同时也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小说结构包含着丰富无穷的变化与可能性。现代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还有一种开放性的无结局或多结局的结构。

废名的小说《柚子》是成熟的小说结构形式。乡村的童年往事回忆,当下事件的记述,都是片段的连缀之式,但其意绪相连,意境统一,内涵丰富。虽有人认为是散文化的结构,但还是不妥当,因其小说的结构无法准确定义。与之相类的,还有废名未完成的《桥》。《柚子》一段写一往事,《桥》则每篇独立成文,两部小说皆有一共同人物贯穿始终。较之《柚子》,《桥》延续了前期结构小说的手法,发展而为长篇。《柚子》是废名长篇小说《桥》的雏形与基调。

(二)以独特的结构特征,呈现柚子的诗化人性美

1、以片段连缀的结构方式,点染柚子的诗化情态美

废名小说的结构特征之一,是情节呈现方式多为诗意的记忆片断,珍珠般的连缀,相互映照,彼此勾连。展现了柚子这一乡村少女的人性美。记忆经由时间的过滤,早已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记忆是不受时间约束的汗血马,可以自由驰翔。全篇以“我”——焱哥这个叙述者的身份来追忆梦幻般的童年生活,记忆贯穿了文章的前三分之一。从新年的播窟眼钱,到偷吃饧糖,从山坡采花被柚子嘲笑的歌唱,到柚子为我用湖草做的唱戏的胡子,再到同祖母一起挖菜心,夜晚做望月亮的游戏,这童年玩耍的往事,呈现了柚子无拘无束天然的人性美。小说神韵宛然,犹如一幅幅意动的优美水墨画,诗意的叙述景情交织,生动活泼的绝美意境,表达了废名的无限情思。这是废名小说的前三分之一的结构,是文章的起、承部分,与之相接则转入对柚子命运转变的铺陈。

2、以结构的并置与均衡,映照柚子的诗化人性美

小说结构一般不讲求对称,而呈现一种更活泼的均衡之态。但并不妨碍艺术家使用并置手法,对理想之美进行烘托与表现。对妻之美的表现,对姨妈骷髅般的丑的表现,都是为柚子的人性美做陪衬。妻的美,是小说结构上的并置,因前半部写柚子的童年,后半部又写妻眼中的柚子,这并置是以美来衬托更美。姨妈显然是艺术的丑的陪衬,正是她的丑,使得柚子的美得以更好的得到绿叶红花般的映衬。使得与妻的美的并置产生了倾斜,打破了结构的均衡,是文章结构上的绝佳妙笔。

3、以回环往复的结局,唤起对柚子诗化女性美的惆怅

柚子的离去,是晦暗的诗的命运象征,文章像个口袋一样被全部收紧,你的心也跟着紧缩在大雨滂沱的泥泞街道上,收紧的绳索让你的心也被勒得疼痛与酸涩。这看似与西方小说出走的娜拉开放式的结局没什么分别,实则以“十年久别,一夕重逢” [13] 的句子采用《诗经》回环往复的复沓式结局。完成这段,犹如书法完成了终篇。留在目前的是柚子“在泥泞的街上并不回顾我的母亲的泣别的身影”,看似无情,实则表达了柚子不敢回顾的有情,决然离去的身影,让你会忆及她那桃子一样绯红娇羞的面庞,她童年的种种情态,诗性的惆怅悠然而生。

4、叙述的自由,烘托了柚子的诗化人性美

小说家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决定了叙述的自由程度。废名在叙述的自由上获

得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柚子》将时间与命运交织在记忆与现实的发展中。使得叙述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尤其是融合了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让梦想呈现在现实的月光之下。我与柚子童年的玩耍、姨妈一家命运的铺陈、新婚之夜与妻子一同谈起柚子、以及同柚子的再见与分离,叙述的自由展现无遗。尤其是回忆与现实的衔接,体现在一个特别的段落里,既是童年的结束,也是现实的开始。我离开家乡求学,祖母过世,姨妈家道中落,都由此而起。是一个令人无限惆怅的美好童年的结束与晦暗的残酷现实的开始。叙述的自由在这一段落,留下墨彩华章。

5、巧妙的勾连,营造了理想的诗化美的境界。

《柚子》在转折与衔接上堪称精妙,下一段的开头,你总能从头一段里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或相应的情绪。这在现代小说中,实在是奢侈而难得的。譬如在转的段落,“我们一年长大一年了” [14] ,立即将童年的回忆截住,转向现实命运的铺排。同一段落的末句,“姨妈的家况,不时由家里带叙一点,却总不外乎叹息。”勾连着下一段里对姨妈命运的描述。与之相应的,有些句子,还勾连着后面的段落,这种种的穿梭与连带,如若书法中之笔法的勾连,布局的避让与衔接,都有着难以道出的妙处。

柚子是废名小说中理想之美的代表人物,是废名小说创作中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具有诗化的女性美,体现了废名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出版《新月派小说选》,叶公超先生在序言中说:“废名是一个极特殊的作家,他的人物,往往是在他观察社会、人生之后,以他自己对人生,对文化的感受,综合塑造出来的,是他个人意想中的人物,对他而言,比我们一般人眼中所见的人更真实。废名也是一个文体家,他的散文与诗都别具一格。” [15] 评价中肯,也显示了作为叶公超对学生废名小说的欣赏与肯定。并且,他从文体的价值对废名小说给予的肯定,也是废名所应得的。

 

废名,也许是因为一些历史和历史事件的因素才造成了他在如今文坛的“名与不名”的尴尬处境。但,名,在何处?在于历史的历次筛选之中。不名,又怎么了?不名,因其自取“废”去外在之名而已。作为后来者,同时也作为历史的筛选者,我们毕竟应该以艺术眼光去看待一位老作家、老前辈的艺术作品,而不要人云亦云才对。

这就是我以废名先生一篇几乎被人遗忘的作品——《柚子》为例,来阐述他的艺术特点、艺术审美和艺术的最终追求。也应该是我们的真正的艺术追求。

                                             

参考书目:

1. 《废名集》,废名著,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

2.《私人藏书》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西班牙〕著,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美〕亨利·詹姆斯著,朱雯、乔佖、朱乃长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月第一版。

4.《文艺批评学》,黄展人主编,山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12月第一版,19913月第一次印刷。

5.《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眉睫,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1月第一版,2013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6.《废名小说选》,废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424第一版。

7《梦的真实与美--废名》,郭济访,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7月第一版,1992年第一次印刷。

8.《苦雨斋文丛(废名卷)》,北京:北京鲁迅博物馆,陈洁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11出版。

9.《废名小说》,格非编选,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101出版,版次2

10.《抗战时期废名论》,张吉兵,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月第一版。

11.《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鲁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51出版。

12.《废名小说研究》,田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1第一版,200931第一印刷。

13.《废名·桥》,吴晓东,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520,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4.《边缘视域人文问思——废名思想论》,谢锡文,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1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5.《废名·田园小说》,吴中杰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41第一版。

16.《宗白华全集》,宗白华,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5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17.《创作随谈录》,萧殷,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8.《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沃尔夫冈·伊瑟尔〔德国〕,陈定家、王正龙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19.《重构美学》,沃尔夫冈·韦尔施〔德国〕,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0.《柴门清话》,张中行,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1.《谈美书简》,朱光潜,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6月第一版,201010月第二次印刷。

22.《黑暗时代的人们》,汉娜·阿伦特〔美国〕,王凌云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月第一版,200612月第二次印刷。

23.《朱光潜文集》,朱光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豪·路·博尔赫斯,《私人藏书》,(盛力、崔鸿儒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2月出版,第48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月出版,封三。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5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6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7页。

亨利·詹姆斯著,《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美〕朱雯、乔佖、朱乃长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月出版,第5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3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3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3页。

王风编,《废名集》,北大出版社,20091月出版。第一卷,第23页。

[]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3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3页。

[]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7页。

[]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2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1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1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2 页。

[]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3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2页。

[11] 《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美〕亨利·詹姆斯著,朱雯、乔佖、朱乃长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月第一版,第一部,第17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8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2页。

[12]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9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0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六卷,第3404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六卷,第34043405页。

[13]《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4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34页。

[14]《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6页。

《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9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一卷,第27页。

 

 

[15]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眉睫,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01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郁金的阳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