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的荒芜

(2009-11-17 13:31:13)
标签:

春燕

土楼

短篇小说

何葆国

文化

分类: 文以情真

人性的荒芜

——浅谈何葆国短篇小说对人性的透视

               文/刘春燕

人性的荒芜人性的荒芜人性的荒芜

 

 注:收到何葆国先生寄来的短篇小说集《来过一个客》已经半月有余,在无课的情况下,一篇一篇地读着喜欢他短篇小说的细腻与深刻,那语言精炼醒人,将土楼内几十年的回忆与发展中的人性,摹绘得让你欲哭无泪,遂作此文。

    前些日子,在病中。重读了博尔赫斯的《恶棍列传》和《卡夫卡短篇小说集》,愈加觉得短篇小说的有趣。他们的文章或简洁到几百字,或绵长到万余字,皆深透露出对短篇小说无限可能性的开掘。

    卡夫卡式的荒诞是我们早已了然却无法真正穿透的荒野,但荒诞究竟是什么?他的荒诞即是将不可能的境况摆出来,写得逼真如同亲见,细节真实无可摧毁。他不是达利在绘画中那无穷想象力的肆意漂泊分解与任意之组合,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芜。在荒诞的不可能的时刻,揭示真理,让你深觉一个寓言般的批判,将人性在重重重压下之社会状态中绽放作一朵一朵恶之花。

    博尔赫斯就更加有意味了。他极端的冷静铺陈恶棍诞生的历史背景,又将其作恶的手段用他人或自述的形式呈现出来,再极其简约地描述他为恶的“现在时”,极冷静地端详恶棍生命的结束时刻,恶棍的恶,真切地如解剖刀下的恶之花被剖切开来,呈现一种山脉般断层的性状,无分析的结果,也无分析的情态,却将人性之恶作了绝妙的描绘。

    现代小说的发展更加注重可能性的开掘,而中国的小说更加注重传统的继承,但具有忧患意识的好小说也还是有的。何葆国的小说正是这样的一种表达。

    当我们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再去审视故乡的种种,便有了审美批判的眼光与情愫。在不可避免的苍茫回望中,所谓的故事已经成为模糊记忆的一部分,所有的记忆也都不再可靠,故事的结果便有了多样的可能性。

    何葆国的故乡——福建土楼,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所在,虽则它早已申遗成功。准确地说,我只是在二十年前的几分钱邮票上见过其大略的轮廓。因而在心底存了一个模糊的影像。圆的土楼,如此神秘。里面的生活也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遥不可及。在何葆国的短篇小说集——《来过一个客》中,时或用细细的线描疏疏密密勾勒土楼内人的生活状态与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其第一篇《来过一个客》,或以简单冷硬的笔触速写般涂勒“东”“西”两兄弟相互的仇恨与残忍(《兄弟》),在《浮生》里,人的重量几乎减轻到无,无足轻重,无关别人的痛痒,一个生命的消逝仿佛随风而去般被人不解,却只有傻子是明白的。他的小说仿佛一把钝器,刺痛你,却让你不知何处流出鲜血。他的语言又穿透了或简洁或繁杂或荒芜的种种土楼人间故事,让你将故事本身的价值忽略去,而体味到人性的荒芜荒诞与荒凉。这倒有些像博尔赫斯了。

    在《来过一个客》中,女主人与“客”的对话是那般的小心谨慎,那般小心的保护着自己的心灵的外壳,用以防止彼此相互的伤害。文中虽未点明女主人与“客”原来的关系,但不由得让你不猜想到他们是曾经怎样爱过的恋人。他们在对答的语言中极力掩饰各自在生活中种种窘迫的状况,但现实无法改变,他们只能沿着各自生活的轨道,走向自己生命的尽头。在这样的见面之后,女主人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自己的丈夫——“来过一个客”。这种轻描淡写的语言,反倒增添了生活重压下情感的虚无,人性的无奈。

    《兄弟》这一短篇小说,我以为是本集中最深刻的。两个兄弟由于受到父母不同的看待,便有了不同的人生境遇。一个少爷,另一个却长工一般。父母的伤害形成心理的阴影笼罩了他们的一生,阴谋杀害自己弟弟的“东”却被自己的弟弟“西”无情地杀害,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宿命的悖论,在革命的背景下,兄弟的相残是无可避免的。这就和中国传统道德的兄弟相互悯怀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生发了摧毁性的恶。但到底该同情谁谴责谁,我们却无法判断,生与死,造就了隔绝的空间感,形成一种空前的张力。

    《浮生》,真的是浮生的啊!一个人,在背人的闲话中猜想与怀疑自己妻子与别人的偷情,折磨妻子的无力,造成他的心理障碍,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奸了与自己妻子偷情之人的妻子。在惶惑的境况下,傻子的眼神让他更加慌张,而意外的是妻子无法忍受他的磨折,喝农药的当口,仇敌却借自己妻子被奸搬倒了政敌,带着警察来抓政敌,他却意会错了,以为来抓自己,竟然上了吊。这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将一个人的生命置于怎样的空间了啊。

    我以为,小说的技巧,最高超的,是无技巧。但无技巧的前提是,小说的语言必先形成一种语境,让人在这诗或画(无论是古典与现代的诗与画)一般的语境中,如慢水行舟般彷徉于风景于人情于故事后面透露出的情绪。在《来过一个客》中,何葆国用我所不熟悉的南方语言营造了一种绵密悠长的语境,让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在对话与故事的发展中演绎出一种绮丽,开出各色各样的人性之花来。

    何葆国的这本书,没有前序,也没有后跋,这是让我微感意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对小说的阅读,要依靠自己的修养与审美,本就不必借名家的“指点”,读出的所悟也便是自己的了。

何葆国何葆国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215470641_2.html

 

福建土楼欣赏(图片来自何葆国先生的博客相册)

人性的荒芜

人性的荒芜

人性的荒芜

人性的荒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