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地质学家日本大地震后的反思
(2011-03-20 11:17:3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杂谈 |
1.
2.
日本低估了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人类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毕竟相对于地球的历史太短太短,我们无法根据已有的地震记录准确地判别某一地区所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日本人以前都认为日本海沟地震一般不会超过8.0,建筑抗震标准和海堤高度都是据此而定。所幸,日本学校、医院、公开设施抗震能力真是很强,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死亡并不多,主要损失是由海啸造成的。尽果我们中国的房价居高不下,但是其抗震质量实在堪忧!一个5点几级的小震也能让空心砖砸死上百人。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103/18/123351sonbzqdckct1d0lf.jpg
图1。
东亚地区活动构造简图。箭头代表各地块运动方向,箭头中数字代表构造逃逸的期次。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向运动的平均速率约6-9厘米/年,日本海沟向外海的迁移速率约2厘米/年。引自嵇少丞《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2009。
3.
4. 最好不要在郯庐断裂的沿线建核电站, 例如江苏的连云港、宿迁、盱眙、安徽的部分地区、山东半岛、辽宁的部分地区。因为历史告诉我们,郯庐断裂具有启发巨震的能力。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 (清康熙七年) 山东省郯城和莒县之间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35.1º N,118.6º E), 形成的同震破裂至少130千米长,走向北东20-25º,向东南倾60-80º, 走滑位移为7-9 米。这是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上的一次特大地震,也是中国东部迄今为止最强烈的地震,有感范围波及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苏等省,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震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千米,其中破坏惨重的有山东省郯城、临沂、莒县、沂水、江苏省新沂、宿迁等地, 最高烈度达12度。1668年郯城地震属于无前震的主余震序列,震后又发生6.5-7.1级余震6次。断裂带表现为由南向北单向扩展的特征。郯城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性破坏,地面遭受强烈变形。山崩、地裂、地陷等地面形变现象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部, 形变带延伸南北长达130千米, 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板泉 , 南到郯城县归义茅茨 , 长约70余千米。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连位于连云港之北的赣榆县的海滩也隆起了4米多高, 黄海海水退舍30余里。更由于数十个州县房屋倒毁 ,人畜伤亡十分惨重 ,按史料记载计算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 ,其中莒县死亡2万有余 ,临沂死亡1.2万以上 ,郯城死亡8700余人。要是现在郯庐断裂上再来这么一次8.5地震,死亡会比5万人肯定还要多。已建的核电站就可能发生核泄漏,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啊。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103/18/101041lcl11falfgcfa4fp.jpg
图2。 中国核电站分布图
5. 并不是所有的大地震之前都没有前震的。这次日本9.0级特大地震之前就有明显的前震,若利用这些前震作为大地震的前兆,人们离开房屋、从海边平地、洼地走向高处,就可成功躲过这场灾难。所以,在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以及对所在的建筑的抗震质量没有足够信心的情况下,居民有震肯定还是要躲,把每一次有感地震作为即将到来的强震的前震,因为生命不可重复和再来,而躲震却是可以重复的,充其量不就是麻烦一点罢了。躲的20次中有一次是真的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