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信息化中国美国文化差异反思 |
分类: 杂谈 |
虽然英文不好,还是要经常阅读与工作有关的资料。有个问题已留意了很多年:“信息化”可能是国内涉及信息技术方面,上座率最高的流行词汇之一,可在英文中找不到合适的对应。我认为这不只是单词匹配问题,在英文(比如美国人)的表达中,基本不需要,所以在日常表达中也不存在这么一个概念。刚刚阅读翟华的《中国人的“合并同类项”与美国人的“因式分解”》,又联系到这个话题,再来探讨一下。
按照对翟华文章的理解,加上一点我自己的思考,这个差异现象可否这么表达:面对复杂问题,中国人更倾向或习惯于用“概括”和体系来简化,美国人则倾向于用“分解”和过程来解决。这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优劣,对于习惯于一种倾向的人,做一些反思,可能有很大的现实好处。
“信息化”在中英文表达中的不对应现象,是对翟华所说的这两种思维定势的一个不错的例子。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发现,具体地、操作性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时,就不怎么需要这个词。也许有人会说,那无非是用一个词来代替一个词组(比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问题——我说:不!这涉及到思维与做事的方式。
读翟华文章时,忽然又想到一点:“信息化”这个词一个很大的现实作用就是方便做报告!做总结、造舆论——造势。我个人写东西时也常犹豫,要不要用“信息化”这个流行概念,最终我基本停留在为“顺应流行”而用,实际上基本不用。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写某些东西时,“放肆地”用信息化一词,最初觉得很方便,好像是很必要,但当反复修改到目标中的那种状态——直指问题,尽量写有操作性的东西——这时我发现,“信息化”几个字基本上也就只存在于标题了。“信息化”这个概念是存在的,也可以赋予很确切的含义(参见余彤鹰的一篇文章),但在中国这么流行,与泛泛而论、官样文章的流行也有很大联系吧。
参考链接
余彤鹰,《信息化概念与意义探究》,企业工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