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点滴(一) 再回宋庄
(一年多没有机会出差,最近两三个月却连续因各种事情出去,虽然每个地方来去都是匆匆忙忙,没法静心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如蜻蜓点水一样,不过,在这点滴逗留当中也有些许记忆值得回味,所以集结成文字,北京这部分便叫做“北京点滴”。)
2009年9月19日在北京宋庄举行了第五届宋庄艺术节,这届艺术节的主题是“群落·群落”,以国内各地包括宋庄在内的主要艺术群落聚集地的艺术生态为主题进行集中的展示,其中成都蓝顶艺术群落在国内属于比较有影响的一个艺术生态圈。以周春芽、何多苓为代表的几十位艺术家携作品在宋庄美术馆进行了主题展,并于9月18日在宋庄美术馆举行了开幕酒会。前几年我拍摄的纪录片“蓝顶”也在这次展览上放映,因而我也受邀前往参展。
由于18日下午要主持车市总评榜,所以晚上9点我才登上飞机,半夜才抵达北京。由于当晚国庆演习,中心路段交通管制,出租车绕到半夜两点才把我送到酒店,19日一大早我便赶往位于通州的宋庄。
2001年夏天我曾去过一次宋庄,那之前全国各地前往北京发展的艺术家们从圆明圆一带被赶了出来,然后辗转到了通州的宋庄小堡村。由于方力钧、栗宪庭等当代艺术界比较知名的人物都在那里租用了农民的院子,在那进行生活创作,因而宋庄在当时就成为国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当代艺术群落聚集地,并为国内外艺术界所关注。我当时是跟几个已经在那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四川艺术家去的,看了看他们生活的院子,了解了下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并到老栗家去拜访了一下。那个时候村子里还基本保持着原来农村的原生态,道路还是土路,几个村之间都是农田和树林。
(2001年的宋庄)


(方立钧的工作室)

(栗宪庭的院子)


(宋庄的艺术家)





北京的798艺术区兴起之后,宋庄的发展曾一度有些尴尬。由于价格便宜,前往那里居住的各地艺术家越来越多,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栗宪庭等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发起了将宋庄打造成当代艺术创意产业区的行动。宋庄的几个村都规划进入了艺术产业的范围,同时修建了几个美术馆,为各类艺术家提供了广泛的展示平台。随着前四届宋庄艺术节的举办,“中国宋庄”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品牌。
这一届宋庄艺术节在发起人栗宪庭的计划中,将为成为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交流平台,并准备以后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所以本届艺术节艺术展会活动非常丰富,同时还举办有宋庄音乐、戏剧的展演,活动内容让人目不暇接。


19日早上我打的在宋庄下车,举目四周完全不是当年的印象,农田和树林难见,道路旁都是新建的商业店铺,以餐饮和艺术品为主。沿着指示牌走了很长的时间,来到位于小堡的宋庄美术馆,看到蓝顶群落展的海报沿途都是。走进展馆,看到不少熟悉的成都画家的作品,如果周春芽大幅的桃花、何多苓的少女等。



走到展厅的中间,我拍的纪录片《蓝顶》正在一台电视机上循环放映,有些观众站在那里观看。我走到展厅旁边的咖啡厅,正好看到老栗在那,打了个招呼。



(蓝顶艺术家的部分作品)





(南京幕府山艺术群落展部分作品)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上上美术馆前面的广场上,那里举行了本届宋庄艺术节的开幕式。文化部有官员到场参加,老栗和殷双喜上台发了言,方立钧上台剪了彩。老栗在中国的艺术圈里长年被官方和主流体制排除在外,现在好象在这个节点上能够有所融合。




开幕式后我在上上美术馆、艺术创意中心和尚堡美术馆转了转,这几个地方同时举办了十几个展览,这次艺术节真的是聚集了上千位中外艺术家、几千件作品,也确实算是一次盛会。
(上上美术馆水墨社会·中国视觉展作品)








(上上美术馆外面的装置和行为)


(原创艺术博览中心的部分展览)



















(尚堡美术馆部分展览作品)










时间到了中午,我找了辆当地农民的电摩车,让他带我到村里艺术家的工作室再转转,看看跟以前有些什么变化。转进小堡村,地上的土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不少艺术家的院子已经全部用新砖修葺过。据农民讲,现在院子的租金已经涨到了一年一两万,好的要两三万。来到老栗家的院子,变化不算大,现在电影基金会放在这里。




(老栗的院子)


回到镇上吃,吃了点东西,在临街摆卖的大众艺术品小摊上转了转,就离开了宋庄。
做为国内最有影响的艺术群落区之一,宋庄艺术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现在,也终于在国家的发展中寻找到了向前推进的政策路径。
2009年9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