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2007-05-17 10:12:49)
标签:

艺术

分类: 艺术空间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张欣宇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北京市东华门皇史城的云峰画苑,正在举行两个艺术家的作品展。其中一个叫尹坤,是四川德阳来的,他还有个哥哥叫尹航,同样是个画家,也在现场,从成都去的。尹航认出了我,便邀我到他们住的地方去坐坐,是在离京十几公里的通州宋庄。
    早就听说过宋庄,圆明园艺术村被清理之后,被当成盲流的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就大都搬到了这里。一天无事,便赶了公共汽车,前往这个艺术家成堆的地方。
    坐了四十分钟,到了宋庄。京郊的农村,不象南方的农村那样满目绿色,虽然这地里也种着庄稼,但映入眼帘的,还是大片的黄土和红砖。农民的房子也大都是平房,很少有象成都近郊农村那样一色的二层三层楼房。给尹氏兄弟打了电话,尹航骑车来接我。宋庄分为三个部分,大兴庄、小堡和新店,尹坤原来住在大兴,这两天刚刚搬到小堡,和尹航作邻居。小堡有三十多个艺术家,大兴有六十多个,新店还有三十多个。
    先到了尹坤家,他正在整理新租的院子,帮忙的是两个住在附近的农民,一位姓杨,一位姓袁。据两位农民大哥讲,村里的院子租金都很便宜,不超过三百块钱一个月,包括四五间房子、一个不小的院坝,如果要买的话也不贵,方力钧93年在那买院子的时候,只花了七、八千块,即使是现在买,也才一、两万。画家在这租院子,一般都要把房子进行改造,除了卧室、厨房之外,画室是少不了的,而且光线要好,面积要大。院子里的空地闲来可以种点菜,不过艺术家们现在已少有这样的闲心。
    尹坤他们忙着,尹航便带着我到他那去坐坐。喝着从成都带的茶,尹航讲起了他们的生活。原来他去年才到北京,尹坤到北京已经七、八年了,有了些根底,经常也能举办一些画展。宋庄的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在他们的眼里,这似乎是个艺术的圣地,有点象当年的延安。年轻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一方面不受外面世俗世界的烦扰,可以潜心寻求艺术的真谛,另一方面在北京这个国内艺术的前沿地带,也许能找到好的机会,让自己的作品为评论家和收藏家所赏识。尹航原来在成都教书,画了十几年的画,这两年每天随朋友泡酒巴、应酬,心浮气燥,绘画一直没有突破,所以才下了决心离开成都,想在这里静下心来总结一下自己。他给我看了看他以前的作品,从九十年代初的写实风格到现在的表现风格,逐步在变化,但还没有一个成熟定型的风格。据他讲,在北京,以办展览为主的经营性画廊有三十多个,面积都不算太大,象云峰画苑、四合院画廊等还是外国人开的。一般是由画廊为艺术家免费举办作品展,并由他们出面请著名的评论家对展览作序,但是在展览前画廊将会和艺术家为每个作品商定一个底价,如果有作品卖出去,画廊收取超出底价的部分。由于前来看展览的外国人比较多,有专门收藏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的。这些画廊为艺术家的作品营造了一个比较广阔而逐步成熟的市场环境。按尹航的话说,他把绘画作为自己的终生理想,他也只想在追求艺术的过程当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放。
    说到画廊,我在北京的这个月,也跑了七八家。按照惯例,一般画廊都在星期六的下午三点举行展览的开幕式,邀请一些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到场。有些画廊,如艺森、云峰、红门等,就设在北京的德胜门、皇史城、东便门等古城楼的里面。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于秀水东街的凡画廊,经理是一个女艺术家,名叫日出,画廊不大,但很别致,每个星期都有展览,有时还有文化圈的聚会。她说,她现在是伺候艺术家的。每天在京城里,都有几个画展在同时举行,一些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常常要在一个下午赶几个展览。回头来看成都,象这样的画廊几乎没有,知名的如成都现代艺术馆、上河美术馆等,更多的是关注那些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外艺术家的作品,而那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则很少有机会能进入艺术市场,这对成都本地艺术家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障碍。
    和尹航聊到中午,尹坤带着两位农民大哥过来一起去吃饭。村里有个小饭馆,艺术家们有朋友来都会到那吃。小饭馆不大,比较干净,四面墙上挂着几幅抽象画,听尹坤说,这画是进门就给我们倒茶的小工画的。这倒让我非常惊讶,这小工二十岁左右,平常也做些画框给画家们,整天和艺术家打交道,自己也有了些感觉。两位农民大哥对村里面的艺术家是如数家珍,方力钧等知名画家的成长他们是一直看在眼里。当初圆明园艺术村被清理的时候,村长听说这帮艺术家都有些不可理喻,便有些犹豫,亲自到圆明园做了调查,才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比较老实,这才接纳了他们。有些艺术家渐渐成名有钱了,还主动出资改善村里面的电力、通讯和水力设施,使这的生活更加方便。两位大哥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还不大理解,对那些抽象、现代一点的画,按他们的话说,“送给我们也不要”。他们的欣赏习惯依然定位在“象不象真的”上面,裸体女模特对于他们来讲也是见惯不惊了。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吃完饭,尹氏兄弟带我到几个艺术家的院子里串了串门,格局大致相同,这些艺术家似乎都不太善于交际,画室里都摆满了自己的作品。中间还路过方力钧的院子,他的画室是村里唯一的两层楼,修得如同仓库、车间一样。最后走到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栗宪庭的家,他正在重新整修房子。前两天在画展上见过面,聊到了成都的艺术家罗子丹,春节期间我曾和罗子丹到南充长宁农村拍摄了他做的十几个行为艺术作品,罗子丹前段时间在北京曾到老栗家里向他做过介绍,他对此印象非常深刻,想尽快看到电视片。老栗的院子是买的,相比那些艺术家的房子要精致得多,有一些以他为主角的艺术作品摆放在屋内屋外。老栗人很厚到,曾给过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们以扶持和帮助。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离开宋庄返回城里,途中有一种感觉,这些艺术家们在这里满怀着对艺术的激情和梦想,希望能够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希望能够在艺术圈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世俗的物质世界却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感染。这些艺术家以艺术创作为自己的终生理想,但现实却比以前更加残酷,能否出头非常渺茫,周围又满是功利性的环境,这也是同以前圆明园艺术村不同的地方。

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2001年--走近京城艺术部落
    回到城里,到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现代艺术网站“美术同盟(arts.cn.tom.com)”去坐了坐,拜访了网站的总编、艺术评论家吴鸿,其实他们也只有两三个人在维护这个网站,虽然收益并不高,但对现代艺术的热爱使他们满怀一种激情来做这样的工作。艺术的发展需要大的经济环境,更需要一种人文环境。只有具有了一批热心推介艺术的人,一个规范的艺术市场,才有可能促进优秀艺术家的成长,同时推动艺术向多元化以及更高的层次发展,而我们成都,好象多的是充满热情的艺术家,缺少的是推广介绍他们的人和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市场。

 

2001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