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囤书是病,得治

(2019-06-20 15:02:16)
标签:

读书

买书

屯书

书柜

分类: 随笔

囤书是病,得治

(题图:小苹果半个月,和光头爸爸点校的《诗集传》合影。)


老黄有个很坏的毛病,他一到别人家里,首先就要看人家的书柜。

 

记得有个文化名人说过,文人最怕别人看他的书柜,因为里面包含着他全部的秘密。他的读书品味、深度、广度,以及整个知识架构,都藏在书柜里。所以老黄翻看别人书柜的行为,就和扒人的底裤差不多。

 

我倒也不怕他看,一来我们是老同学了,互相之间本来就很了解。二来我的藏书也不算太少,也还不太露怯。但是别的人是否受得了他这么扒底裤,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并不是所有圈里人都爱买书藏书,有许多大学教授其实不怎么读书,混得也挺好。我母亲曾经告诉我一件事情。他们所在的大学有一个教授退休了,马上就把所有书都卖掉,并且建议我父母也这样做,他说:“你们都退休了,还要这些书干什么啊?白白占地方啊。”

 

这位退休教授提出了一个好问题,书这么占地方,你们这些傻X还存着干什么呢?

 

但是世界上这种傻X确实有不少,比如老黄,比如我。就说这几天吧,惨烈的6.18大剁手终于过去了,我又买了几千块钱书。

 

十多年前买房子的时候,买了一整套书柜,占了1.5面墙。又在走廊里定制了一面墙的书柜。当时搬家把书归位之后,还有很大富余的地方,一时之间踌躇满志,拔剑四顾心茫然。过了几年之后,慢慢就填满了,然后就不够用了。一咬牙,干脆在客厅里又添置了一面墙的书柜。前几年又不够用了,就只好把书往办公室搬。

 

囤书是病,得治


有许多朋友总是问我:“你买了这么多书,都看了吗?看得完吗?”

 

这是典型的外行话,不过我还是得一次次耐心地解释:“当然看不完。有的书是精读的,有的书是泛读的,有的书是备查的……”

 

然而我自己心里知道,我嘴上说得漂亮,做得却是一塌糊涂。许多该读的书,我一直都没有读,让它们躺在书架上蒙尘。当然,这些年出版社都人性化了,新书都有塑封保护膜。如果不是马上要看的话,我是舍不得拆开塑封的,这样书就可以保持崭新度更久一些。所以,如果你到我的书柜来参观的话,一定要戴上墨镜,否则一片片的塑封在闪亮,会亮瞎了您的钛合金眼睛。我买书更像是女人买衣服,永远要买,买回来就堆在仓库里,不闻不问了。我比女人还不如,女人买了衣服鞋子好歹还要穿几回,而我买了书回家,许多连拆都没有拆。下回还是继续买,继续囤着。这是一种病,得治。

 

我们这些以读书为职业的人,和那些暴发户土豪不同,我们买书,绝不是用来装装样子的。起码在买的时候,我们都是很认真地想要读的。但是最终的结果似乎却是殊途同归,一样归于叶公好龙。每念及此,不禁有些丧气。

 

我的口头禅是:“等我有了时间,一定要把这些书好好读一读。”

 

然而,等我真的有了时间,我都用来刷微信上网了,用来刷剧刷电影了,用来旅游了,甚至用来睡懒觉了。由此可知我确实是一个平庸的凡人,不能抵抗世俗快乐的诱惑和懒惰的侵蚀。而要成为一个年轻时代梦想的大学问家,就得摒除一切杂念,集中时间精力,一心向学。那个梦想现在对我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

 

囤书是病,得治


我有一些朋友比我做得好得多,他们有的已经成名成家,有的在朝这个方向继续狂奔。老黄就是其中一个,他比我变态得多,据他自己吹嘘,他藏书已经超过2万册。前几年他装修新居的时候,直接把几面墙都做成了书柜墙。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一直利用到天花板。

 

老黄是个真正的书虫,做书柜墙深得奥妙。他的书柜不但高,而且非常深,可以放3排书。你扒开一层书,里面还是书。扒开第二层,里面还是书。扒开第三层,如果你还有体力的话,手也不够长了。扯着脖子用力看去,里面已经很幽微。“你看那边黑洞洞的,定是那贼巢穴……”老黄的书墙给了我巨大的震撼,那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深邃、繁复和渊博,让我不敢多看,怕自己会怀孕。

 

我的书柜就差远了。我最先买的书柜,进深30厘米,可以放两排正常的32开书籍。当时我颇为得意,因为市面上的大部分书柜进深都很浅,只能放一层书,白占地方,对于藏书量大的人来说是很不实惠的。我把各家具城翻遍了,才找到那一种品相好看、进深又足够的书柜。然而,中国出版的书籍越来越朝豪华方向发展,许多书的开本都越来越大,这样短短的30厘米就不足以容纳两排书了。我自己在走廊定制的书柜进深达34.5厘米,它们可帮了大忙了,于是我把超大的书都放到那里去。至于最后添置的客厅书柜,因为也是买的现货,进深也只有31厘米,差强人意。

 

所以,每次买了书回来,安置它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既要考虑其内容分类,又要考虑其尺寸大小,免不得要打乱原有的摆书格局,给新来的伙伴腾出地方。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要顾及美观,尽量摆得整齐,不能太犬牙交错,还得要使用方便。打算常用的书放在外层,不常用的放在里层。您看着简简单单的一些书摆在那里,实际上都是反复计算,精心布置的结果。要是一次进货比较多,像6.18这样的活动期间,我总要绞尽脑汁,上下搬运,累出一身大汗,浪费许多时间。

 

囤书是病,得治


每这么折腾一次,总会有许多新发现:啊!原来这本书我早就买过了!唉,买重了。啊!原来我还有这本书!翻了一翻,很好啊,我以前怎么把它放在那么犄角旮旯的地方呢?应该把它放到外面来。本以为对自己的藏书是心中有数的,可是随着总数的增加,阅读的不足,常常会发现对自己藏书的不了解。这样也挺好,温故而知新,就像结婚很久以后,重新发现老妻的美一样。

 

每折腾一次,读书的欲望就会被空前调动起来,要把立过无数次的flag重新再立一次。我不要再做一个反革命囤书犯,我要开始好好读书。就从拆塑封做起。我要争取平均每3天拆一个塑封。这样几年之后,我们家的塑封应该就拆得差不多了。

 

如果不进新书的话。

 

囤书是病,得治


(欢迎朋友们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书生赵孟”,微信号:shushengzhaome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