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月份。台风之后,变得天高气爽起来,太阳依然明媚,少了一份灼热,微风轻拂发际,多了一丝凉爽。
经过了夏天的慵懒,奥运的狂热,人气又开始重新聚集起来。亚洲第一高楼浦东环球金融中心开张了,南京西路上的波特曼丽丝卡尔顿的大堂开始恢复往昔的繁忙。在十月、十一月的商业黄金期前,时尚和艺术的登台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享受,也让我们疲倦的亦或是干涸的灵魂在滋润中重新去找寻活力。
Gucci的秋冬男女时尚秀打响了第一炮,10:30PM开始,安排在偏远的浦东国际展览馆,平淡的室内布置,有些杂乱的来宾和现场,更像是一道略显粗糙的前菜。明显的,紧随其后的Hermes的秋冬男装秀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一如品牌一贯的精致、优雅、低调的风格,简单合身的剪裁线条,羊绒、法兰绒等精良材质呈现着宽厚的质感,标志性的橙色、稳重的海军蓝和粘土色,焕发着温润的热情(像这样的男人,现在可不多见了),秀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城中大量名人的到来,随处可见的birkin包包(此时不show,更待何时),之后的环球金融中心94楼观光厅的处女party,四根交耸的柱子上张贴者Hermes今季以印度为主题的华丽丝巾,金茂大厦灯光熠熠的立体感和雕塑感十足的塔尖终于极目可望,这第二道菜似乎要把九月的大餐的胃口提到一个不容易够到的高度。
大餐没有让你等太久,以Trans Local
Motion(快成快客)为主题的第七届上海双年展,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第二届国际当代艺术展齐齐登场,除了上海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世贸商场三大主场之外,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创意园区、艺术中心、美术馆、画廊也都在上演着各色各样的艺术美食。
艺术,揭开它神秘、高贵的面纱,离我们如此的近。
艺术、艺术品、艺术市场,在现今的中国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了。在经过了物质的快速增长甚至是开始泛滥时,对精神的富足、艺术的可望是不言而喻的。艺术品已被列为了除股票、房产之外的第三大投资品。当短短几年间,各种画廊开始在北京、上海的大街小巷冒出,标价开始动辄5位数、6位数,以张晓钢、周春荣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在国际拍卖会上的身价超过了7位数美元,人们开始担心中国年轻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也如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一样,小理性地单边快速上扬,泡沫涌现,最后又在高位单边下降。过快上涨的艺术品市场,也许会让艺术家们不再潜心创作,画廊们急着挣钱快,买家们头脑发热,当艺术失去了思想和情感的灵魂,(而思想和情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的),而沦为商业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艺术的价值又从何而来。
和朋友们漫步在展览中心的当代艺术展里,我们被一些用特别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们吸引着,体会着艺术家种种意想不到的创意,讨论着各自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感性的,对艺术品的喜爱和收藏可以有各种理由,因为喜欢这个艺术家,因为勾起了人生某段经历的回忆,因为它让你感动,因为灵魂的共鸣,或者仅仅是因为喜欢。艺术的来源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愉悦。早上和墙上那个吹笛的中国红衣少女打个招呼,煮一杯喷香的咖啡,一天的开始神采奕奕;晚上回到家,卷曲在沙发一偶,摸一下那个青铜大鸟的头,想着哪一天它会展翅飞出窗口回到遥远的家乡,而慈善会上拍下的上海外滩的晨曦令我想起那个残疾的画家,他曾经是个游泳健将,他或许应该去参加残奥会的。
何必牵挂窗外艺术品价格的涨涨跌跌,喜欢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