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佘山高尔夫俱乐部热闹非凡,07年“汇丰杯”冠军赛进入了决胜的最后一天。连续现身前两届的泰格·伍兹今年没有来,使得今年的观赛人潮没有以往两年,尤其是去年那么汹涌,但是排名世界第二的菲尔·米克尔森,第四的恩尼·埃尔斯,以及哈灵顿、西班牙新锐加西亚,老将维杰·辛格等的出现还是吸引了不少铁杆球迷。已是第三届的“汇丰杯”已经成了城中一件体育大事,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本地社交界的盛事,平时商务繁忙的新老朋友喜欢相约在最后一天现身球场,聊聊天,看看球。
下午三点不到,在汇丰贵宾包厢里看到了恩尼·埃尔斯,刚刚打完最后一洞来吃午饭,恩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球星,不仅是他优雅稳定的挥杆姿势,更因为他一贯从容不迫的风度和宜人的微笑,不在球场上的他更像是一个谦谦绅士。按理在别人就餐时上去打扰不太礼貌,但我也顾不得这些,上去请他签名,他微笑着答应了,他的签名就像画了两座高耸的山峰,非常独特,大师风范略见一斑。
太阳渐渐西斜,终于等来了最后一组(领先组)到了18洞,并没有太多悬念,米克尔森当然留在了最后一组,同组的还有世界排名第22的Paul
Casey和还未进入前五十的年轻对手Fisher。米克尔森在前九洞表现不错,一度以-16杆领先,但后续有几洞保Par不成,17洞结束,反而以-10,一杆之差落后于Fisher的-11。
第18洞为538码的Par5洞,对这些世界级选手来讲,距离不算远,但右手边的全部是水域,左手边是出界区,球道较狭窄,果岭三边被水包围,对精确性的要求较高。Fisher第二杆球落在了果岭前左边的长草,安全,大家都屏住气看米克尔森的第二杆,当然他也选择了激进打法直攻果岭,小白球在果岭右边划过直冲下水,“唉”,一阵叹息声,基于Fisher已经是一杆领先,又将球打到了果岭一边,一切一推,还是有抓鸟的机会,大家纷纷议论米克尔森看来只能争第二名了,就像泰格·伍兹一样,连着两年在佘山都只拿到了第二名。戏剧性的结果就在此时发生了,Fisher第三杆切杆太用力,球上了果岭后没能停住直滚下果岭而应声入水,这给了米克尔森一次机会,结果这一洞米克尔森拿下博基,而Fisher则吃下了双搏击,两人总杆-10打平。加上之前的Westwood也是-10杆,比赛将进入加时赛,三位并列领先者将重打18洞来一决胜负,这在“汇丰杯”上是头一回,观众们顿时兴奋起来。
很明显,三个人都采取了保守战略,开球不光追求距离更重要的是准确性。不能失误,因为此时失误就意味着给对手机会。结果三人都是以保Par收场,再打一次18洞!天色已经开始转暗,18洞果岭前都是一片骚动,这真是一个太难得的机会,看这些世界高手们怎样表现,谁能顶住压力谁就能取胜。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米克尔森不愧是世界排名第二,及时调整心态,到了这时反而越打越轻松,第一杆开球又远又准,轻松转鸟,反败为胜,而痛失冠军的Fisher在最后一次又失误下水,最后只得了第三。这就是高尔夫的魅力所在,实力固然重要,但正确的战略选择,确保不失误,有时更是赢取胜利的关键。商业社会更是如此,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场上,进取当然重要,但审时度势的战略选择和精准的执行可能比一时的猛攻猛打更重要,等待对手的失误而黄雀在后,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则手到擒来,这才是真正考验企业家的眼光、魄力和执行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