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e Rouge et le Noir》红与黑

(2007-08-31 18:00:48)
标签:

艺术赏析

话剧艺术

感悟随笔

红与黑

分类: 时尚人生
 

    红与黑,两个强烈对比充满张力的颜色,如果是时装搭配的话,一定会非常夺人眼球,如果是情感的话,那或许就是爱和恨的象征了。

  

    昨天和几个女朋友一起去看了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话剧《红与黑》。剧场里座无虚席,据说这个话剧的出票率非常高,看来《红与黑》本身的魅力加上话剧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不少城市里那些追求不同艺术享受的人们。

 

    还在读中学时就看了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写于1830年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故事中的许多情节现在已记不清楚了,但于连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非常有印象,他既聪明能干,又敏感高傲,既崇拜拿破仑和自由民主,对上层社会仇视反抗,又虚伪妥协,委曲求全,充满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对市长夫人和侯爵小姐两个女人既有爱又充满了征服和利用,在他身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部《红与黑》,于连这个形象其实存在于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时期,只不过在200年前于连没有更多的选择,最终只能选择用死亡来对这个社会进行抗争,而现代社会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可以用走近自然,慢生活,物质消费,或者是文化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等等更加正面的方法和心态来看待和看淡名利场。

 

    2个半小时的一出话剧非常紧凑,主要围绕于连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展开,虽然编导对于连的矛盾性格有所展现但看得出来,编导还是给予了于连深切的同情,并没有单纯把于连表现成一个只为追求功利的人物,而于连的扮演者李宗翰清秀的外表,带有点忧郁的眼神和自如奔放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散场时,正好碰到了几个搞话剧制作和创作的圈内人,聊起了话剧。其实在中学时就特别喜欢话剧,曾经还编排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片段,那时觉得莎翁的语言简直太美丽了,太富于表现力了。大学时经常会去看一些实验话剧表演,遗憾的是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少看到有好的话剧演出。不过最近几年明显看到话剧市场的复苏和开始兴旺,从之前的《倾城之恋》到前一段时间热演的《西望长安》,而10月余华的《兄弟》也将被搬上舞台,不少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开始在舞台上过一把表演的瘾,颇有向好莱坞大牌演员看齐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制作人、导演加入了这个市场。当人们物质越来越丰厚之时,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上更加丰富的享受,卡拉OK,茶馆,酒吧,电影院,人们需要更多样的精神生活。人的心是需要被打动的,而话剧和音乐,或许是一种更具有渲染力的艺术。真心期待有更优秀的作品出现。

 

 

本周推荐

 

    不妨去安福路上的话剧艺术中心看一场《红与黑》,感受一下心灵的震荡和洗涤。之前可以去就近的高邮路(一条极其安静的小马路)上的花马天堂云南餐厅(Lost Heaven)尝尝颇具云南高原风味的菜肴,微辣,而有点酸甜,整个餐厅漆成禇红色,颇有泰国和东南亚的风格,以云南菜作为招牌可能在上海还是只此一家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