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出差到乌鲁木齐,住到会议安排的宾馆已经下午2点了,我们心想肯定没有饭吃了。不料服务员打来电话说一楼餐厅还在供应午餐,到3点才结束,让我们快去。哦,是时差的关系!我们连忙来到餐厅,正巧与同会报到的几位同行凑成一桌立即开吃。菜一会儿就上齐了,我们随口问主食,服务员答到“牛肉拌面”。话音未落,一个大似面盆的盘子托上来,只见红红的一碗中,雪白的圆滚滚的面条蜿蜒当中,煞是好看。细细一品,面条筋道,牛肉喷香,番茄、西芹、洋葱鲜嫩可口,不愧为西北名点。吃着西北拌面,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苏式拌面,那可又是另一种风味了啊。
苏式面花式繁多,如果仅以汤水多寡分类,就可分为宽汤面、紧汤面和拌面。前文中所述的面,包括奥灶面,都是汤面。拌面不加汤,又有热拌和冷拌之分。有一阵子,吃汤面多了,我就想换换口味,改吃拌面。当时天气凉了,冷拌面已无踪影,就吃热拌面。到取面窗口递上面票,喊一声:“葱油拌面、重青”,不一会,一碗洒满大蒜叶的“热拌”就端到我面前了。面还是蜷得紧紧的,只不过碗内没有汤,将面挑开,一股葱油香味扑面而来,筷子上下挑动,将拌面的调料拌均匀,此时的面已经全部舒展开来,拌面中的经典作料苏式虾子酱油使面的颜色鲜艳动人,一粒粒虾子粘附在面上,苏式面的精细可见一斑。葱油的香、虾子酱油的鲜,加上龙须面的细滑,一碗“葱油热拌”几筷子一挑,全进了肚子,享受着鲜香的感受,确实过瘾。
每年夏至一过,市面上开始出售苏州传统美食之一的冷拌面。别看热与冷一字仅之差,但制法却相去甚远。首先是面料,热拌选龙须面,冷拌面是以小阔面为主,兼有中阔、特阔(也称裤带面)。前文提到的现已消亡的原观前街东口的“新风面馆”只售小阔面。夏至一过,几乎每一家知名面馆都在显著位置摆出冷面摊。面落滚水,翻起,撩出,用大量冷开水过烫面,面冷后再过一次油,拌透,分挑入各碗,凉透待售。再讲作料,热拌是现制作料,挑面入碗,拌匀即可。冷拌面则必须先行“割”汤,各家名号均有拿手好料,祖传秘方,通常“割”好的汤看似与酱汤无异,但是内中自有乾坤。我知道当中必加两样:镇江香醋和糟油。香醋清爽开胃。糟油去腥解腻,是可口的夏天调味料。当初,在“新风面馆”,看着面师傅一手端碗,一手取勺舀汤后,往碗里一加,我就忍不住舔嘴唇了。一口面刚在嘴里,另一口面就跟了进来,基本上每次都会噎着。吃面前都会告诫自己,悠着点,悠着点,但还是没用,照样噎,久而久之,这种噎的感觉竟然成为吃冷拌面的经典记忆了。到现在,偶尔还会发生这种情形,于是放下筷,自己静一下,让面缓缓下去,人声鼎沸中,昔日光阴仿佛重现。
拌面一般不叫浇头。我认为可配冷拌面的最佳浇头,莫过于黄天源的炒肉浇,用瘦肉、虾仁、香菇剁碎炒成,鲜香可口又清淡爽口。其次可选炒什锦、炒素之类的同样清淡的浇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