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斋志异】耳周长“洞洞”: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

(2016-11-02 09:38:22)
标签:

健康

医斋志异

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

颈部鳃源性疾病

治疗

    三年前,小龙呱呱落地。孩子的降临让一家人忙碌而又幸福。宝宝半岁大的时候,妈无意中发现小龙右侧下颌角皮肤上有一个针眼大的“小洞洞”,但也没太在意。几个月后,宝宝右侧下颌角的皮肤红肿如龙眼大,到当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诊断是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合并感染。由于担心孩子手术后面瘫,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手术。在抗感染和切开引流治疗后,炎症暂时得以缓解。不料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小龙的瘘管又反复感染了四次,常常要切开引流。小龙的爸妈最后带着孩子来到省城一家三甲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通过全面的检查和术前准备,在局部炎症消退后,小龙接受了精细的外科手术。术后小龙灿烂的笑容,让一直担忧其面瘫的妈松了一口气。
   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是人们比较陌生的颈部鳃源性疾病,包括瘘管、窦道和囊肿三型,前两种类型多见,常在学龄前儿童发病。窦道型仅有耳道内口或耳周外瘘口,内瘘口多在外耳道内,难以发现。外瘘口出生时已存在,呈针尖大小的皮肤凹陷,分布于耳垂下方附近,不易察觉。合并感染时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反复发作者可出现肉芽或瘢痕组织。囊肿型常表现为耳前腮腺区囊性肿块。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一经确诊,应在炎症消退后手术,方可根治。由于第一鳃裂畸形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应该在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完整切除瘘管、窦道或囊肿。必须强调的是:年龄不是手术的禁忌。断断续续的抗感染治疗只是缓兵之计,频繁地切开排脓不仅让孩子遭受心灵创伤,影响颜面颈部美观,还增加了后续手术的难度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