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释惑】酷暑:喝多少水?多少温度的水最解渴?
(2016-08-03 00:03:06)
标签:
365健康解疑释惑水最适宜温度解渴杂谈 |
说到喝水,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大一样,有些人喜欢喝冰水,有些人却偏偏喜欢喝滚烫的水,而还有些人喜欢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专家认为,喝冰水是不合适的,因为摄入冰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使平滑肌痉挛,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绞痛甚至是腹泻。同样的,过烫的水进入食道,会破坏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诱发食道癌,这已是医学界的定论。
因此,喝水时最好选择温水,既不宜太冷,也不宜太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一次性快速大量的“牛饮”容易对身体造成不良的负担。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水时间可早晚各一杯(200毫升),其他日常时间里均匀分布。儿童青少年应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水分摄入量因人而异。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水的总量在2500毫升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500-1700毫升(约7-8杯水)。在高温或身体活动水平增强的条件下,应适量增加。对于病人,喝水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但当患者表现为心脏功能衰竭时,则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剧。另外,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宜喝水过多,防止加重肾脏的负担。而当我们感冒发烧时,自呼吸道丢失的水分比平时要多,同时因为发烧体温增高,从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需要适当多补充水。
因此,我国最新版本的《居民膳食指南》对每日饮水的推荐量,从6杯提升到7~8杯,鼓励喝白开水和淡茶水,少喝甜饮料!
研究人员让两组青少年进行90分钟骑车运动,第一组身着3层衣物“捂汗”,第二组则短衣短裤。运动结束后,第一组体内约有0.9千克水分以汗液形式排出。
随后,让这些大汗淋漓的青少年玩电脑游戏,测试他们制订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他们的脑部。
扫描结果显示,失水的青少年的脑部出现了萎缩情况,其大脑与普通人相比,相当于“老化”了14个月,堪比患病两个多月的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患者。
虽然这些青少年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变化,但是需要调动更多的大脑空间!
2
脑萎缩是脑细胞脱水了
3考前喝水表现会更出色
人体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细胞外液包围着。“细胞外液”携带的营养及氧气,从细胞膜水通道进入细胞,参与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发育。
“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水通道离开细胞时,会带走各种废物,以避免细胞因中毒而丧失功能。
紧张考试,重大决策,脑负荷比平时大幅增加,大脑耗氧量随之剧增,若氧供跟不上,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效率,让注意力,推理、判断等分析能力受到影响。若此时喝点水,血容量增加,有利大脑氧供!
4
便秘是机体在喊渴了
这时身体易感疲惫。原因是,缺水容易导致血流量下降,氧气运送量减少,削弱了肌肉与神经的功能,让人产生疲劳感。
夏季冠心病会加重,原因是出汗多,使得体内血容量不足,患者原本因受阻而供血困难的冠状动脉,向心脏提供的血液量进一步减少,心脏缺血,诱发心功能不全,加重了心脏病。
便秘呢?“缺水”,会引起便秘。原因是,大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在机体缺水的情况下,排到大肠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后,大便变得相对较干,肠蠕动的速度就会变慢。大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大便中的水分被吸收得就越多,最终使得大便干结,形成便秘。
5
补水可有效解决这些病症
机体夜间失水严重,可使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加强,若睡前及半夜各饮一杯水,可改变血液黏稠度高的症状,预防脑梗。
便秘呢?为了防止便秘,每天饮水量不能少于1500~1700毫升(7~8杯水)。特别是早晨空腹饮水2~3杯(200~300毫升),可加强肠蠕动。
习惯性便秘者,除应该补充膳食纤维、早晨空腹饮水外,在原来饮水的基础上,每天再多喝1000~2000毫升,也会有所帮助。
6
机体持续干旱会致大病
人眼的液体含量很高,人体慢性脱水,会引起眼晶状体氧化损伤增加,以及蛋白变性,最终造成晶状体混浊而致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
再则,若细胞脱水,让水分进入身体急需的血液循环系统后,不活跃部位的毛细血管会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如此,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氧气的供应也会严重不足。而这样的环境,恰好是癌细胞喜欢的环境。因为癌细胞是厌氧的,只能在低氧酸性环境下生存。也就是说,尽管“缺水”可能不是癌症发生的病因,但却为其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生理环境!因此,不管渴不渴,都要“主动足量补水”!
7 每天饮水量不能少于7~8杯“足量”是多少?2岁以上的人群,每日宜饮水1500~1700毫升,相当于每日6~8杯水,炎夏、运动,另当别论。
怎样才算是“主动”饮水?在没有感到口渴时就喝水。每日喝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且要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00mL左右(1杯)。
在哪些“时间段”更需喝水?睡前1~2小时喝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不会增加夜尿次数。晨起一杯水,可降低睡眠时水分丢失而引起的血液黏度,并增加血循环容量。上午10时左右、下午4时左右适当饮水。此时机体代谢基本完成,代谢产物增加,需要排出。
特殊人群呢?糖尿病人饮水,可降低血糖水平;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人每天饮水量最好能达到3000毫升,以排出或稀释尿酸;冠心病人夏季适量饮水,可保证心脏供血。
喝什么样的水好呢?白开水或淡茶水!若是20℃~25℃的,就更好了,因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