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CNAFA)在京成立。会上同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今天,是第四个中国房颤日。
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房颤发作时,心房各部位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每分钟可达500次左右。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规则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心率快时达130-160次/分,慢时50次/分,极不规整。房颤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5.9%,在7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10%。房颤是指心房不规则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
当下,人们对房颤了解较少,包括医生在内,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不少房颤患者确实症状不明显,由此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房颤没有感觉、没有症状,并不影响生活。其实,房颤一直在破坏心脏功能。还有一些错误的观念来自医务人员,特别是一些基层医生。他们认为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这样错误的观念也影响了患者。由于公众及患者对房颤认知不足、存在误区,导致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期,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当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心脏跳动紊乱,晕眩,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时,就应特别注意,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救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接受该技术治疗者数量并不多。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血管,以射频方式进行治疗,无需开刀、输血、植入介入器材。该技术在全球已经发展20年。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主要依靠专家临床经验进行,而引入压力监测技术为医生提供精准的监测数据,助力快速准确诊断与治疗。此技术可使手术将成功率达到88%。
不过,房颤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过量饮酒者等都可能罹患房颤。长期有氧运动也会引发房颤。因此,房颤病人应尽量减少有氧运动,具有房颤高危因素者,如高血压、肥胖、喝酒、吸烟等,有氧运动要适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