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随笔】医生●患者●疾病......
(2015-12-18 00:03:06)
标签:
365健康医生患者随笔 |
对于患者,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无论是漂亮还是丑陋,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医生都一视同仁。他们都只是病人:没有技术傲慢,没有人格傲慢,没有民族区分,没有疾病歧视,没有阶层偏见。医生给予患者的都是关爱。
对于医生,无论是男子还是女性,无论是青涩还是老道,无论是率直还是婉约,无论是快捷还是沉稳……病人都要一样尊重。他们是医生:没有金钱傲慢,没有权利傲慢,没有年龄歧视,没有性别偏见。病人给予医生的都是信任。
医圣希波克拉底云:医术包括三方面——疾病、病人和医生。病人必须和医生一道对付疾病。
医患相见伊始,就应心连心,手拉手,齐步走向前。如此天空才能阳光明媚,健康之路才能宽阔,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病人和医生一初见,彼此还陌生。虽天长日久,仍会有差异。
医生与病人的感受不同:患者是按照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者问题的,而医生是按照医学规律去审视病情决定处理方案的。所以,行医实际上是对另一个生命体的悉心体察和感情交流。如果没有同情、怜悯、关爱与救助的感情因素,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将大为降低!
医生和病人的价值观不同:医生更想减少诊治风险并控制疾患进展,常常是相对的;病人则想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甚至彻底摆脱病痛获得痊愈,常常是绝对的。两者要拉起手来,缩小距离,斩断任何一只手都不对。要弥平沟壑,坦诚相待,任何一方不努力,都不可取。况且,每一位医生和每一位患者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观念、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谁都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重要的是双方都应感到平等,相互之间心存感激。
行医是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内在品格。就医也是个过程。病人每时每刻关注的是结果,更是内心感受。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有三条基线:
心地善良
心路清晰
心灵平静
患者在接受诊治时也有三条基线:
心地善良
心路清晰
心灵平静
医患都应有四个敬畏之情:
敬畏生命
敬畏病人,敬畏大夫
敬畏医学
敬畏自然
难道不是吗?医患之间就应该是这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