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干物燥,加之供暖季启动,此时最需预防“暖气病”。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另外,暖气过热也会“抢走”人体的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此外,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供暖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此时,需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冬季房间温度最好在18℃-22℃,湿度50%-60%比较合适,否则呼吸道会不舒服,如果是内外温差过大,更易导致感冒。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湿度方面,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也可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日常病患较之健康人群,尤其干燥综合征患者常常有口干、眼干等表现,那么,在冬季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身体加湿呢?以下方法是各个部位分别加湿的“锦囊妙计”:
为口腔加湿
◆少量多次饮水。
◆
每次进餐后,用清水漱口,以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内清洁。
◆咀嚼无蔗糖口香糖,以此作为催涎剂来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或吃一些酸味小吃:如杏、话梅,反射性增加唾液分泌。
◆每日做鼓腮状,同时用手扣击同侧腮腺部位数次,或按摩腮部和下颌部以刺激腮腺分泌。
◆发现龋齿尽早修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口腔溃疡患者,遵照医嘱服药,积极治疗口腔溃疡,如口服维生素B2。口干严重者可用枸橼酸漱口液漱口,以刺激残余唾液腺的分泌并代替唾液之用。
◆有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口干而出现吞咽困难,解决办法是在每餐开始前可饮用少量流食、饮料或汤类等,以减轻口腔不适之感。饮食尽量避免选择干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饼干等,以免发生吞咽困难。如有噎食意外发生,要立即饮用温凉水。避免进食过快过急,细嚼慢咽,进食时不要说话,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发生窒息。
◆避免风吹及干燥的室内外环境。
为眼睛加湿
★注意用眼卫生。
★有异物感时,不用不洁净的手或手帕揉擦眼睛,可用无菌棉棍擦拭眼内眦。
★不在强光下阅读书籍,减少眼部疲劳。
★外出需佩戴墨镜,减少紫外线强光刺激眼睛。
★发生眼炎时要遵照医嘱选择眼用消炎药,按时点药。
★可选择人工泪液作为日常保健用药,以缓解眼部之干燥不适。
★干燥性角膜炎的患者睡眠前应涂抹眼药,以保护角膜。
★正确使用眼药水。滴眼药水前应先将双手洗干净,检查眼药有无过期、核对药名,摇匀后,取坐位、头后仰或取仰卧位,眼向上看,左手分开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前端距眼1~2厘米,将药水滴入结膜上后,轻提上眼睑,以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闭眼1~2分钟。
为阴道加湿
女性中老年患者,发病多见于40~60岁,疾病所致阴道分泌物过少、外阴及阴道黏膜干涩,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办法之一是在性生活前,可在阴道局部使用液体性的润滑剂如丙酸胶,绝对不要选择油性制剂。
重中之重:为肺部加湿
天气一干燥,人们马上想到的是皮肤保湿,其实,肺部的保湿更加重要,一是因为皮肤的湿润与内里的关系更密切,二是肺部因干燥引出的问题也会影响到皮肤。
中医历来视肺为“娇脏”,而且有“上先受之”的规律。因为呼吸道和外界直接相通,所以干燥的空气最先伤害到肺。现在医学统计显示,空气湿度达到50%左右时,呼吸道感染率最低。因为身体任何器官的细胞,都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工作。呼吸道黏膜因为干燥而损伤后,雾霾中的有毒物质就可以趁虚而入,所以,干燥季节里肺部保湿是最重要的。
肺燥的典型表现是嗓子干疼、干咳无痰,嗓子疼是因为咽喉黏膜干燥受损发炎,无痰是因为干燥影响了正气,只有肺燥改善的时候,痰才可能顺畅地排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说,润肺的药物都可以化痰,扶助正气,比如麦冬、沙参、玉竹、百合、芦根、茅根,都有这些效果。
之所以说肺的保湿比皮肤保湿重要,还因为皮肤的湿润其实是身体里的水分从内而外蒸化的结果,在医学上称之为“无感蒸发”,代谢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夹带着水分从皮肤里面蒸发出来,这个过程就完成了皮肤的保湿。身体好的人,“无感蒸发”旺盛,皮肤自然就润泽。而身体不好的人用了昂贵的保湿剂,但皮肤仍旧干枯缺水,因为外在的局部保湿,在干燥的季节中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肺气被闭住了,不仅无汗,浑身发紧,还会干咳无痰,这都是中医说的“表气被束”“肺气不宣”的结果。特别是北方,只有通过宣肺润肺,改善了呼吸道的状态,皮肤的发紧干燥才会随之缓解。因为中医早就认识到“肺开窍于皮毛”,皮肤的好坏和肺部的状态,特别是肺部的保湿关系密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