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的用药中应用“君臣佐使”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中医经典著作《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清代名医吴仪洛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之谓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君是主导,臣既照顾君顾及不到的方面,又对君进行制约,与君构成适中的平衡状态,也就是医患的和谐之处。而佐使,既是进一步展开君臣形成的作用,更是对君臣形成的态势进行调节。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规律。
君药
君药的药力居方中之首。
臣药
臣药辅助君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使药
能引方中诸药到达病灶的药物,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总而言之,医和药是中医的两大重要支柱,医则其道,药则其术。中医的科学管理必然包括对中药的规范管理,如中药材的规范种植、采摘、加工炮制等,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从而确保中医的疗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