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高了,云儿淡了,风儿凉了”......秋天来了,气候忽冷忽热,变化多端,小宝宝易鼻塞,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感冒了。新泰孟氏医院耳鼻咽喉科和儿科医生提醒家长,小儿鼻塞,不一定是感冒,还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急性鼻炎等原因。如何识别宝宝鼻塞类型,做好居家简单护理?
下面请耳鼻咽喉科和儿科医生来梳理和盘点宝宝鼻塞常见情况及应对措施,供家长参考:
情况1:正常生理现象
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由于鼻道还相对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在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下,如夏季将室内空调开得比外面的气温低很多,秋冬、春夏季节变换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宝宝的鼻黏膜血管容易出现扩张、收缩,流清鼻涕,鼻涕慢慢干了后变成鼻痂而堵塞了鼻道。
应对:可以用湿毛巾热敷一下鼻根部,这可使鼻塞的症状得到缓解。炎热季节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一般以26℃~28℃为宜。
情况2:感冒引发
宝宝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冒,再加上鼻黏膜娇嫩,感冒后鼻黏膜容易发生急性水肿而引起鼻塞。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翼两侧微红。
应对:用热毛巾敷鼻根,再清除鼻痂。清洗鼻腔时,动作要轻柔,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蘸白开水后,捻成布捻,轻轻塞入宝宝鼻道,再轻轻地边转动边往外抽出,或者也可以用棉签蘸湿后再轻轻将其擦掉。
情况3:急性鼻炎所致
宝宝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可累及鼻腔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阻塞鼻腔而引起急性鼻炎。临床上可表现为鼻塞、流脓鼻涕、张口呼吸、头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症状,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为相似。
应对:带宝宝到耳鼻咽喉科请医生看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反复发生鼻炎。
情况4:异物堵塞所致
异物堵塞时常表现为一侧鼻腔堵塞,通气不顺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堵塞物在鼻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可继发感染,甚至可使鼻黏膜糜烂,流脓鼻涕,并发出臭味。
应对: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侧鼻塞的现象,或有不明原因的流脓鼻涕、伴有臭味时,应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咽喉科就诊。
情况5: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10岁以后又开始慢慢萎缩。有些小儿会因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腺样体出现病理性的增生,从而堵塞了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情况加重,严重的甚至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
应对:迅速带孩子到医院耳鼻咽喉科看医生。因腺样体肥大而导致的鼻塞、打鼾,家长切勿忽视,必要时还需让宝宝接受手术治疗。
【健康锦囊】鼻子不通气的居家小妙招
鼻子不通气就是鼻塞,通常是由感冒、鼻粘膜肥厚、鼻炎、空气干燥、身体缺水等原因形成的,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特别难受,尤其是孩子,无法清楚表达出病情,常常睡觉都需要张口呼吸,那鼻子不通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马上为大家分享8个鼻子不通气的小妙招。
薄荷油治鼻子不通气
直接用鼻子闻薄荷油的味道,或者将少许的薄荷油抹在上唇,片刻,就能使鼻子通气。薄荷清香凉爽的特殊气味有助于通鼻,且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
鲜姜治鼻子不通气
将鲜姜洗净后切成小条状,在睡觉时,塞入鼻孔,3个小时候取出,一般一次就可以使鼻子通气。鲜姜可以散寒、解表、杀菌,其浓厚的气味对呼吸有兴奋功效,能有效减轻鼻塞症状。
艾草治鼻子不通气
将艾草的叶子揉搓成条状,洗净并擦干鼻子后,轻轻插入艾草条,片刻鼻子即可通气。艾草不但能通络、行气、驱寒,且其特殊气味及钾、精油等成分有利于缓解鼻塞。
白萝卜治鼻子不通气
取新鲜的白萝卜4个,洗净切块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倒入盆中,用鼻子洗白萝卜水的蒸气,注意避免烫伤,几分钟后,鼻子即可通气了。白萝卜具有顺气、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鼻塞。
白醋治鼻子不通气
将半杯醋放在蒸锅中,直接大火蒸沸后,用鼻子对着杯口(注意保持一段距离,以免烫伤),嗅醋蒸气,数分钟后即可使鼻子通气,醋有解毒、杀菌、防感冒的功效。
冰片治鼻子不通气
冰片具有通窍、清热功效;取冰片3克研磨成粉末,兑入100克蜂蜜,搅拌均匀,直接用棉签蘸取少许涂在双侧鼻腔,1日3~5次。孕妇禁用。
桃树叶治鼻子不通气
摘取2片新鲜的桃树嫩叶,搓揉成条絮状塞入鼻孔内,放置10分钟左右,鼻内分泌大量清鼻涕,不能忍受时,取出叶子,每日4次。桃树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功效。
揉按迎香穴治鼻子不通气
迎香穴历来是治疗鼻塞、提高嗅觉的要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具有通窍、散风的功效,具体位置请参考下图;直接用大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的穴位,一般要按揉100余次。
上面介绍的几种“治鼻子不通气的小妙招”,若鼻子不通气经久不愈,应及时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科学检查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