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路花语】观美剧《周一清晨》所想到的......

(2015-05-15 00:03:06)
标签:

365

健康

病人

医生

呼吸机

     最近,与几位同行朋友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美剧《周一清晨》。

    该剧讲述的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医院的5位外科医生,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面临无数次艰难抉择的故事。这部美剧情节紧凑,每一集里都有关乎人性与道德的考量。作为临床医师,我们看后感触很深:每一次抉择背后都是人性。
    剧中一位医生没有为病人做全面检查,只是看了病人的病史就轻率断定病情。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人被诊断为骨癌晚期。或许对病人来说,死亡是早晚的事。但对医生而言,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失职。医生的失职极有可能伤害更多的人。为此,他被吊销了行医执照。
    定于周一清晨召开的“发病与死亡病例讨论会”,固然是为了避免各种可能的医疗事故,但更重要的是提醒医生时刻不忘反思:即便你医术精湛,能妙手回春,你仍不能沾沾自喜,扔下对病人的那份人文情怀。医生的一言一行,对病患及家属影响巨大。那种见病不见人,没有交流、没有同情、没有关怀的医疗行为,应该彻底摈弃。
    朴医生的病人手术后脑死亡,身体脏器却依旧运行着。他没有遵从病人的生前嘱托,而是用呼吸机帮他维持生命。然后,朴医生问病人年迈的妻子:“你打算怎么办?”看起来,医生是出于礼貌,甚至是不愿让病人的妻子瞬间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但神经外科主任胡顿在周一清晨说的那一番话发人深省:“为什么人们要在健康的时候签一份生前预嘱,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亲人?看起来是小题大做,但其原因或许是,不想让自己的所爱至亲经历如此痛苦的道德抉择。假如有一天我脑死亡了,我绝不愿意让自己的爱人为难,以至于她不得不亲手拔掉呼吸机让爱人死亡。这样的痛苦无法想象。”
    关于生与死的权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道德考问的难题。即便是死亡,人们也可以选择。而旁人,不管是至亲还是医生,都没有权利觉得“活着会好一点”或“死亡会更轻松”。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这也是自由的一个方面。
    《周一清晨》所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一些案例乍看上去,很难判断谁对谁错:面对有宗教信仰的重伤患者,你是秉持着救人的天职,不顾可能到来的诉讼,还是尊重病人意愿,眼睁睁地看着他死亡?面对全身插满管子,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重症病人,你是选择让他继续饱受折磨而完全没有恢复的可能,还是残忍地建议病人家属关闭呼吸机?
    也许,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许,对于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都应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医生们的努力,给予患者痊愈的机会。然而,病人对疾病以及生命认知的局限性,促使医患双方很难在同一平台上携手共击病魔。这时候,医生被赋予了太多被神化的能力,而病人终究需要面对生命中最沉重的那一段。如何让医生走下神坛,感受病人及家属的情感和不幸;如何让患者懂得宽容与理解,给医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剧中所渗透出来的这些,也许正是我们现实的医疗生活中迫切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