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重读契诃夫
(2015-01-29 15:39:53)
标签:
健康历史文化契诃夫樱桃园 |
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经典文艺作品中,医生、医学题材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医学与文学、艺术有着共同的母题,那就是人性所无法超越的苦难、毁灭与死亡。不难发现,文学史上的诸多大家都有着弃医从文的“叛逃史”,如契诃夫、鲁迅等。“叛逃”的理由各异,但都和躯体与精神、技术与人性的冲突和纠结有关。因此,对医生和医学生来说,咀嚼和思考一些有关苦难与死亡主题的文艺作品,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病患,还可以激荡情感,磨砺思想,抚慰灵魂,培育普世的人文情怀。著名作家爱伦堡在1960年出版的《重读契诃夫》那本书里说:“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
一个医生与作家如果没有善良的好心肠,是写不出感人的作品来的。但爱伦堡说契诃夫的善良,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是“少有的善良”。高尔基在回忆契诃夫的文章里,倒是举出了一个实例,详细记述了契诃夫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为得了病的乡村教师在这里建一所疗养院……给富有教育人民的使命的人支付微不足道的几个小钱,是荒唐的!不能允许这样的教师衣衫褴褛地出行。这是对正在做着非常重要的工作的人的侮辱。您知道吗,当我见到教师的时候,见到他的谦卑和寒酸相,我心里就很难受,我觉得对于教师的这种贫困潦倒,我自己也富有某种责任。”世上有几人能说出这样的充满悲悯情怀的话来啊!
契诃夫在名作《第六病室》里这样写道“您是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在任何环境里,您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于生活的自由而深入的思索,和对于人世间无谓纷扰的蔑视--这是两种幸福,人类最高的幸福。”契诃夫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欣赏和热爱。契诃夫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也欣赏美丽的女人。他曾说:“与大自然的亲近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他也坦承:“我永远不会成为托尔斯泰主义者。因为对于女人,我首先欣赏她的美丽。”他还说:“我爱欣赏被好多男人欣赏和追逐的女人,在她的周遭有多少希望、多少眼泪、多少美妙。”而这是与契诃夫的创作相关联的。他作品中的可爱女性,如那位“牵小狗的女人”的“周遭”,有着多少希望、多少眼泪、多少美妙啊!
医学与文学的交互熏陶使得契诃夫笔下的人物总是诘问生存的意义,却总没有终极答案。他透过医学、医院、医生的角度,在小说和戏剧中展现人类的永恒困惑。契诃夫首先是一位医生,他有医治人类伤痛的欲望,但与生俱来的、带有反抒情性质的悲观主义却让他非常明白,对于人类真正的伤痛,他无能为力。然而他又是一位作家,因此,人们不能只局限于他关于医生、病室主题的作品,而回避他其他的作品,如小说《套中人》、戏剧《樱桃园》。恰恰是这些作品,更具有现实的思想力度。
“医学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学是我的情妇。这个令我心烦,我就找另一个销魂。”这是契诃夫的自嘲,也是他的现实情况。契诃夫是一位相当尽职的医生。1892年,他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在诊所会诊453人次,出诊576个家庭,在自家的接诊无法统计。他又是一位勤奋而出色的作家。在44年的短暂生命中,他为文学史留下了477部中、短篇小说,其中有著名的《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乡村医生》等;还有10余部著名的戏剧作品。
契诃夫的绝命作《樱桃园》更是个现代启示录。一座美丽的樱桃园,因为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而面临将被砍伐掉改建成别墅楼的命运。契诃夫在100多年前就意识到了物质世界对于精神家园的蚕食乃至鲸吞。而这也正是纠缠着包括医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一大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樱桃园》成了在当今世界演出最多的契诃夫名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读契诃夫的小说或看他的戏,常常觉得他与我们离得很近很近。
后一篇:【医野掇拾】性病●传播途径●防治